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宅家,需防颈源性耳鸣

2020年03月04日 15:08 | 作者:孙健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广大市民需要尽量减少外出,宅在家中,耍手机、看电脑成了必选项。而在近期,在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同时,各个企业、公司都在积极推进居家在线办公。特别是对互联网公司来讲,在线办公、远程会议等互联网工作形式,既减少了人员聚集和流动,又保证了复工复产。

在线办公就离不开手机和电脑。但是长时间使用手机和电脑、盯着屏幕看,除了会引起颈肩酸痛、僵硬,头昏头胀等不适,还可能会引起颈源性耳鸣。特别是为了减少干扰,部分白领喜欢戴上耳机办公,或长时间使用耳机接打电话、视频会议,更是加大了耳鸣发生的可能性。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3月3日确定为世界爱耳日,在此疫情防抗期间,提醒广大在线办公的朋友们爱耳护耳。

颈源性耳鸣在临床较为常见

颈源性耳鸣是由于长期的不良姿势及压力过大导致颈部肌肉痉挛紧张、内耳的血液循环变差,进而引发的耳鸣,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耳鸣类型。内耳的血液供应依靠供应脑内的椎-基底动脉在脑干部位发出血管分支,即内听动脉或迷路动脉进入内耳,再逐个部位、逐级发出细小分支,支配相应的前庭感受器和耳蜗的听觉结构。

椎动脉起源于锁骨下动脉,向上从第六颈椎横突孔穿入,依次穿行第六至第一颈椎横突孔,从第一颈椎横突孔穿出,经枕骨大孔入颅,左右椎动脉合并成一条基底动脉。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又发出很多粗细不等的小血管,供应人脑的枕叶、小脑、脑干、丘脑及内耳等部位。

在线办公时,长时间使用手机或电脑,颈椎处于前屈状态,颈部姿势固定过久,会造成颈肩部肌肉的疲劳、紧张和缺血,所以会出现颈肩酸痛、僵硬。当然由于大脑血液都是通过颈部的血管向上供应的,而这些血管又都是穿行于颈肩部的肌肉之中的,所以,当颈肩部姿势不良导致局部肌肉紧张时,不仅可以直接引起颈肩部的酸痛、僵硬,还通过影响向头面部供血的血管,导致大脑的供血不足,进而出现头昏、头痛、眼花等症状。同时,紧张的肌肉牵拉颈椎,导致颈部椎体的排列相对错位。这时候,穿行于第六到第一颈椎横突孔中的椎动脉就会受到牵拉、挤压,导致其血管内径的相对狭窄、供血量下降,从而影响到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供血。此时,向内耳供血的位听动脉受到累及,就会出现耳鸣、甚至听力下降,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颈源性耳鸣。

除耳鸣外,颈源性耳鸣还常会伴有颈肩酸痛、局部肌肉僵硬、头痛、头晕、眼花等症状中的一种或几种。

预防颈源性耳鸣,放松颈肩部肌肉是关键

那么,如何去预防颈源性耳鸣呢?在线办公,应注意定时休息,其中放松颈肩部肌肉是预防颈源性耳鸣的关键。即在电脑前每工作0.5-1小时,要休息5-10分钟,可采取肩部环绕运动、耸肩-仰头-放松或颈部六个方向的牵拉放松的方法,以及自我按摩等放松颈肩部的肌肉。以上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放松颈肩部肌肉,改善椎-基底动脉及大脑的供血,有效缓解颈肩酸痛、僵硬,同时能够预防和缓解颈源性耳鸣。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尽量不要做颈部的连续环绕运动或者过猛过快的单方向的甩头转颈,因为这样做非但不能增加头颈的供血,反而可能导致头晕、耳鸣等症状的加重。

如果经过休息、自我颈肩肌肉的放松、锻炼,头晕、耳鸣等症状不能有效缓解,甚至出现耳鸣加重、听力下降等情况,请及时至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或针灸理疗科等科室就诊,进一步检查确定诊断。传统医学中有很多方法,包括针刺、艾灸、推拿、浮针等多种方法均对这种颈源性耳鸣有着较好的疗效。比如,浮针作为一种现代针灸方法,能够在皮下进针、无痛苦或者痛苦较小的状态下,有效改善颈肩部肌肉的紧张缺血状态,进而改善向大脑和头面部各组织器官的供血,可以有效治疗这种缺血引起的颈源性耳鸣。

(作者系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


编辑:刘畅

关键词:耳鸣 颈源 源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