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产业对接 产业对接
“韭菜”飘香致富路——甘肃省自然资源厅驻岷县韭菜村帮扶工作队扶贫侧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 砚 通讯员 尚 荣
初夏的岷县维新镇韭菜村处处生机盎然,一条条水泥通村公路蜿蜒盘旋,一幢幢砖混新房鳞次栉比,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一幅幅农村发展新图景呈现眼前……
韭菜村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群众生产条件落后,生活贫困。2018年8月,省自然资源厅干部王文峰来到这里,成为韭菜村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队队长,与两位酒泉市肃州区财政局干部组成了帮扶工作队。一年多来,他们扎下根、沉下心、干得实,用自己的真心真情融入全村,助力脱贫致富,打造全新的韭菜村。
焕美丽新颜
过去,韭菜村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环境意识淡薄,脏乱差现象严重。王文峰与村“两委”班子认真商量后,决定在“美丽”上做文章,积极协调省自然资源厅和岷县交通局、维新镇政府财政资金70余万元,先后为韭菜村新架设了太阳能路灯,购买了垃圾箱、垃圾桶,修建了垃圾池,通村道路滑坡区域路面拓宽、滑坡面加固,硬化村内巷道2.8公里。
看到面貌焕然一新的村庄,老党员李义平见人就说:“帮扶队来了一年多,韭菜村真是大变样,以前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硬化路通到了家门口,村子漂亮了,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基础设施改善了,王文峰想着再给韭菜村“锦上添花”,他自筹资金,与村民一起在通村道路旁种植了非洲菊、波斯菊等花卉,在村子二社附近荒山栽植了5000株云杉树苗。夏季花开时,村庄多了些诗情画意。
闯富裕新路
韭菜村中药材资源优质丰富,但仍以家家户户分散小规模经营方式为主,遇到行情不好的时候,农户辛苦一年,连成本都捞不回来。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户创收致富,去年9月,帮扶队扶持成立了韭菜村“久彩生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
去年合作社收购了一批本村中药材,经过筛选、加工切片、定制包装,生产出第一批产品“岷州三宝”礼盒套装,年底实现盈利近4万元。初战告捷后,帮扶工作队向省自然资源厅申请12万元扩大合作社生产规模,向县商务局申请2万元建设韭菜村电商服务中心,又向县农业农村局申请15万元拓展生产加工能力。通过产、收、销多措并举,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了村民后顾之忧,提振了他们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信心。
“既发展了见效快的产业,也发展了中长期产业,两条腿走路,走得稳、走得实,现在全村对发展产业干劲很足。”村书记李爱平对产业发展感触颇深。
扬和谐新风
高价彩礼、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打牌赌博、好逸恶劳,一直以来,这些陈规陋习成了韭菜村脱贫路上的“拦路虎”。
帮扶工作队仔细摸排分析,与村“两委”班子精心谋划,在韭菜村开展了“树新风除陋习扬正气”攻坚战。对个别家庭深入走访,问原因、指危害、给办法、倡新风、讲法律、限期限、抓落实,对于限期内未整改到位的家庭进行批评。
帮扶工作队利用村民农闲时节举办“扶贫扶智扶志夜校”,通过PPT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向贫困户讲解党的脱贫攻坚政策、中药材种植技术、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等。村民的学习热情超出了帮扶队的预期,教室常常挤满了人。村民王天时是夜校的忠实学员,每天来得最早、听得最认真,时不时还要和其他村民讨论两句。不会写字的45岁村民王召平上了文化课后终于学会了写名字,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
帮扶队在韭菜村举办了6期“文化大讲堂”活动,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净化乡风民风为主,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在全村营造“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勤劳致富为荣”的良好氛围。大力推进法治宣传教育,让群众知法、懂法、敬法。先后表彰了2018年度6户“勤劳致富户”、3户“美丽庭院户”和4户“尊老孝亲户”,引导村民树立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塑造良好的乡村环境和健康向上的村风正气。
帮扶工作队还积极联系社会团体、公益组织、民营企业,跑资金、找项目,2019年度,仅通过帮扶工作队联系,韭菜村接受的各类社会捐赠高达34万元。一件件惠民实事、点点滴滴的爱心,汇聚成温暖的河流滋润着村民的心田。
关键词:“韭菜”飘香致富路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