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线传真 一线传真
家门口“小车间”托起脱贫“大梦想”
本报记者 王晓波
5月6日傍晚,落日的余晖映红了铁岭开原市庆云堡镇西老边村,在村里扶贫车间打工的关淑云将封好的包装袋收拾整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在家门口干活,既能挣到钱,又能照顾家,心里老踏实了!”
出门就打工,月月领工资,这样的日子,三年前,关淑云想都不敢想。那时,关淑云的丈夫患病卧床,家里进项少、负担重,日子越过越拮据,她家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
2018年,为帮助与关淑云境况相似的贫困群众解决就业问题,通过开原市扶贫办牵线,西老边村与飞盛包装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在村里建立了扶贫车间,为企业代理包装袋封边工序。
“办理相关手续,聘请专业施工队,仅一个月时间,村里就建起了这个2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引进11台封边机,5名贫困户和16名村民来到这里忙了起来。”西老边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陈强说,也就是从那时起,关淑云一家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靠着自己的双手,关淑云每月有了千元的稳定收入,再加上各种扶贫政策,2019年,她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脱了贫,不停歇。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春节过后,扶贫车间迟迟没能开工。“习惯了月月开工资,突然闲了下来,俺这心里没底。”关淑云向陈强求助。“关大姐你放心,我们正在协助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很快就会复工。”随后,陈强就给关淑云带来了好消息:2月19日,村里的扶贫车间再次启动。
企业为扶贫车间配备了口罩、体温枪、消毒液。从那以后,宽敞明亮的车间里,重现忙碌有序的生产场面。5月3日,早上忙完地里的活,关淑云就赶到扶贫车间。她脚下不停地踩着封边机的踏板,双手娴熟地旋转着袋子的开口处,20多秒就完成一次加工。
“感谢党的好政策,把工厂建在家门口,脱贫致富一点也不发愁。今年,俺要铆足劲儿、加油干,早日奔小康,过上好日子。”关淑云笑着对记者说。
采访中,陈强告诉记者,今年,西老边村计划增加一个印花扶贫车间,目前已与广州一家服装厂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关键词:家门口“小车间”托起脱贫“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