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双向发力的天津实践>住津全国政协委员风采 住津全国政协委员风采

关于优化研究生结构、提高博士生招生比例、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的建议

2020年05月24日 18:09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关于优化研究生结构、提高博士生招生比例、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 民盟天津市委会委员 天津大学侨联副主席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先进纳米技术中心主任 刘昌俊

刘昌俊

这次疫情对世界经济影响很大,面对当前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通过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创新是取得突破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他还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我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创新人才的摇篮和汇聚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而博士研究生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科技创新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国恢复学位制度以来,实际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虽然说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国内培养的一大批硕士、博士,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科研创新,特别是原创的、重大的、引领性的创新成果的产生不仅要靠科研人员,也还要靠全社会形成一个创新的氛围、创新的土壤、创新的环境。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举全社会力量呵护一个陈景润,整个国家在为一个徐迟先生的报告文学激动,陈景润边走边思考撞到电线杆的故事到现在还在传颂。而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大提高,我国的GDP已经跃升到全球第二。但城市的人多了,车也多了。创新的环境有没有变得更好呢?大的层面说肯定是更好了,但细节方面有没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肯定有。简单一个例子是,研究是需要深入、持续、聚精会神、有时候还是不分时不分地思考的,但从你身边擦身急驶的电动车、惊魂的汽车喇叭分分钟会打乱你的科学思路,或许刚刚冒出的一丝思想火花就这样被惊飞天去了。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现在面临世界秩序的大变局,要求我们的科学技术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创新,我们的科学工作者包括在一线努力奋斗的研究生、本科生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一个安静、宽松、从容、充满激情的创新环境。

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些难题,如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根本是需要通过创新来解决的。我们需要通过创新,发展新的、引领性的、能带动庞大产业链发展的技术,由此实现高质量就业;我们也需要通过创新,突破技术上的瓶颈,打破国外封锁,解决资源、环境、能源、人口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安全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实现国家社会经济的平稳高速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培养博士生的能力与水平已经大大提升,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我国一些学科、方向的博士生培养水平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我国自主培养的博士研究生成为众多领域之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我国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成果的水平。

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我国研究生招生结构中博士生招生占比小、硕士生招生数过多,已经很不适应当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也不能满足学科建设、基础研究的需求。尤其在一些亟需突破的关键学科领域,博士生不足已经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根据网络上公开的资料,2012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约为58.4万人,其中硕士生约51.7万人,博士生约6.7万人。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总规模达到88.4万人,其中硕士生约79.0万人、博士生约9.4万人。除极个别高校外,我国一流高校均以硕士生为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对象,大量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硕士生为主,严重制约科技创新发展。而发达国家的高水平院校主要以博士研究生为主。特别是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吸引了大批顶尖博士研究生在其高水平院校开展科学研究。改变我国研究生招生结构、提高博士生占比刻不容缓。

博士生是开展创新研究、从事创新活动的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发达国家一流的高等院校、一流的科研机构主要是博士生开展创新研究工作。而我们国家研究生结构中博士生占比长期在百分之十几,博士生不足严重制约我国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除了博士生数量不足外,还有研究生(包括博士生、硕士生)待遇不高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研究生教育重启时期,研究生的待遇与所在地方平均工资收入的差别很小,但现在除了个别院所外,很多学校的研究生待遇与所在地方平均工资收入的差距加大,一些研究生实质存在生活困难问题。在国家财力有限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研究生结构、适当减少硕士生招生来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待遇。这样也可以有利于稳住一批年轻人才,让他们安心在国内读研、在国内开展研究工作,在祖国实现创新梦想。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我国高校、科研院所的竞争力,吸引国外高水平研究生来我国留学、创新、圆梦。

具体说来,目前硕士生存在以下问题:1. 培养年限短、深入融入科研不可能。硕士生在我国一般培养年限一般为2.5年至3年,其中课程教育占一年,毕业环节占半年,进入实验室后的培训一般需要半年。因此硕士生实际从事科研的时间不足一年,难于开展深入、细致研究。特别是近些年,硕士生就业压力增大,硕士生用于找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多,导致一些研究生研究不能深入,严重浪费科研资源和指导教师时间,还有可能造成知识产权的流失。2. 由于上面问题,加上很多培养单位对硕士生毕业有发表论文或者申请专利数量的要求,为达到毕业要求,一些硕士生只能开展易于出成果的研究。3. 由于我国目前基础教育(包括小学、中学、大学)阶段实际存在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缺失,很多学生实际是在进入研究生后才开始实验技能的实质培训,这个培训占用的时间已逐年增加,客观造成硕士生开展实质研究的时间进一步减少。一些研究生实际只能开展短平快的简单研究。

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 建议教育部、中科院等有关部门进一步总结我国恢复研究生培养以来取得的优异成绩,特别是在博士生培养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加大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我国很多学科在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培养水平上已经达到国际一流。

二、 建议教育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尽快协商,重新定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与方式,调整我国硕士生、博士生招生比例,尽快提高博士生占比,从根本上优化研究生招生结构

三、 建议国家相关部门,不以招收硕士研究生作为解决本科生就业的渠道或方式。本科生就业问题的根本解决出路在创新发展,只有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消化掉每年庞大的本科生就业人群。目前困难阶段,扩招硕士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本科生就业难题,反而可能会对创新科研造成负面影响。

四、 目前,极个别高校已经采用硕士生名额换博士生名额的方式多招博士生,保证了科研创新水平的快速提升。建议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博士点,在研究生招生结构尚未改变情况下,实施类似的硕士生名额换博士生名额的方式,保证这些院校对博士生的需要。

五、 建议国家通过优化研究生招生结构,适当提高博士生待遇,让博士生能够更加安心、静心开展创新科研,特别是在房价高企、生活成本高的一线城市。

六、 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管,保证培养质量。


编辑:王亦凡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