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聚焦

鹭稻共舞乐丰年

2020年07月21日 11:32 | 来源:中国农网
分享到: 

“滴滴……”伴随收割机几声清脆的汽笛,位于广东省梅陇农场的一片金黄稻浪中,“梅陇香”早稻落下开割第一镰。旁边湿地飞来的几只白鹭,时而盘旋于收割机左右,时而矗立在收获后的稻田中,凝视着眼前的热闹场景。


广东梅陇农场,早稻收获现场白鹭翱翔。  付伟摄


闻着扑面而来的稻谷清香,丰收的喜悦再次洋溢在了农场职工的脸上。疫情背景下,这场丰收更加意味深长。今年春耕时节,增加粮食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军令状”高悬,广东“三农”战线全面打响“零弃耕”攻坚战。而作为位于“粤东大粮仓”海丰县的一家国有农业企业,梅陇农场更是义不容辞将稳粮增产的责任稳稳扛在肩上。“今年早稻种植面积有300多亩,亩产可达到900斤左右。”在农场党委书记李梅生看来,能够克服干旱少雨和海水倒灌等种种不利因素影响取得如此佳绩,这场丰收其实也是“拼”出来的。

而在这背后,彰显出的,则是“梅陇种”越发强大的魅力。所谓“梅陇种”,是农场周边农户对“梅陇香”象牙油粘米的一种昵称。这份“爱意”,不仅因为这种米吃起来香滑软熟、齿颊留香,深受市场欢迎,还因为“梅陇香”不是想种好就能种好。

依托农垦系统的技术、人才、土地等优势,梅陇农场对“梅陇香”稻米实行统一而严格的种管收标准化、一条龙服务,周边农户要想种“梅陇香”,必须从农场拿种并接受技术指导。“这几年我们也发现有个别农户自行留种,但种出来的米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李梅生解释道,之所以这样做,说到底还是要让“梅陇香”这块金字招牌越来越亮。

种“梅陇种”的另一大好处是不愁卖。这其中的秘诀在于传统的“公司+农户”模式与农垦系统独有的“农场基地+产业集团”利益联结机制的无缝对接,即梅陇农场负责种植和烘干,广垦粮油公司负责加工和销售,双方合力打造“梅陇香”稻米品牌。“去年我们从农场收购‘梅陇香’稻谷约2000吨。”广垦粮油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各取所需、各扬所长,将品质优势转化为品牌溢价,优质优价的良性循环得以形成。而对于梅陇农场来说,这种“亲兄弟、明算账”的合作方式,其中的“甜头”,除了可以打通产销梗阻,还能实现货款快速结算,基本一周之内完成结账,不必担心会向农户打白条。

不过,“农户+农场基地+产业集团”的模式要想行稳致远,同样需要在不断调整合作机制的过程中持续打造多赢格局。在海丰,粮食交易发达。每到稻米收获时节,各路商云集于此,抢粮大战如火如荼。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广垦粮油公司确定收购价格形成牵制,而守住了加工、销售的出口“咽喉”,广垦粮油公司也可以对农场提升稻谷质量形成倒逼。“烘干温度不能超过50摄氏度,并且要先高、再低、再高,这样我们打出的米质量更好,从而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收割现场,更加熟悉市场需求的广垦粮油旗下华粮米业公司负责人不失时机为农场职工做起了技术指导。

“‘梅陇香’晚稻播种面积可望超过1000亩。”听到李梅生的这番话,一旁的广垦旅游集团董事长田晓波不由眼前一亮。和广垦粮油公司一样,他也早已“盯”上梅陇农场的这片稻田。只不过田晓波更加看中的,是无边稻田与滨海湿地的完美搭配。在他看来,厦深高铁穿梭而过的便利交通、毗邻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区位优势,都让这里成为开发休闲农业的一块上佳处女地,“到那时,职工、农户不仅能卖优质稻米,更能卖清新空气、如画美景。”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鹭稻共舞乐丰年 梅陇香 广垦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