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人物对话 人物对话
奋战扶贫一线十六载
□本报全媒体记者/任 华 通讯员/董文慧
眼下,疏勒县阿拉力乡的夏收已接近尾声,农民们又开始忙着播种。阿拉力乡党委书记展邦助整天忙碌在田间地头,既要指挥复播蔬菜种植,还要去田里了解玉米膜下滴灌的铺设情况。
展邦助在南疆基层工作了16年,带领群众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增收。去年,阿拉力乡实现了9个贫困村脱贫,1601户6717人精准脱贫。
“虽然摘掉了贫困帽子,但我们还要依靠产业发展巩固好脱贫成果,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7月20日,展邦助说。
2004年底,21岁的山东小伙展邦助从部队退役后,任疏勒县罕南力克镇生产干事。
当时的罕南力克镇正在推行“双膜瓜”种植,农村出生的展邦助敏锐地感到了它的价值。“这里人多地少,贫困人口多,想要致富,就要在地里做文章。”展邦助每天奔波在田间地头,和农民一起种植“双膜瓜”,为他们脱贫增收出谋划策。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协热克村成为全镇的“双膜瓜种植示范村”,村民们依靠产业调整实现了增收。
多年来,展邦助一直扎根基层一线,和群众一道积极探索脱贫增收的好路子。
2015年,展邦助任阿拉力乡党委书记,他因地制宜,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按照“稳粮、优棉、增菜、兴果、强牧”的发展思路,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助农增收。
“以前我们只会种小麦、玉米、棉花这‘老三样’,是展书记帮我们在地里种出‘钱袋子’。”阿拉力乡海尼且村村民亚森·苏力坦说。
亚森曾是村里的贫困户,2018年,他搭上乡里发展林果业和蔬菜种植的“顺风车”,尝试种植蔬菜拱棚1座,收益2000余元,加上其他收入,当年就脱了贫。今年,他种植露地蔬菜2.5亩,小麦90余亩,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今年,阿拉力乡发展核桃、苹果、无花果等林果种植近1.8万亩,辣椒、西红柿、红薯等露地蔬菜种植7000亩,发展蔬菜拱棚1000座,着力将贫困群众的“菜篮子”“果盘子”变成“钱袋子”,形成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渠道的产业发展格局。
2017年以来,阿拉力乡还先后引进服饰、果业等领域的5家企业,让农民变身产业工人,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
“咱们乡里的果业公司扩大了规模,还购买了果品低温真空生产设备,我们种植的果品更是不愁销路啦。”今年以来,这个消息在阿拉力乡不胫而走,极大振奋了种植户的信心。
“我们不仅大力发展林果业和蔬菜种植,还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打通农户与市场的对接通道,有效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能力弱、起步难问题。”展邦助说。
作为阿拉力乡脱贫路上的“领头人”,展邦助想方设法帮助贫困户拓宽增收渠道。采取以牲畜入企托管方式,带动708户贫困户分红;利用4个农机合作社和2座保鲜库以委托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带动153户贫困户受益。此外,还多措并举,让全乡3087户5583人实现转移就业增收。
“我相信,通过这一系列的综合施策,一定能让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展邦助语气坚定地说。
■扶贫感言
当前,正是脱贫攻坚的巩固阶段,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不仅要用心用情用力,还要不断开阔视野、放眼长远、扎实苦干,切实理清工作思路,因地制宜,蹚出助农增收的好路子。 ——展邦助
关键词:奋战扶贫一线十六载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