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社会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时评 创客说 乐观社会 画里有话 滚动资讯

首页>社会>社情民意

千年老石房里筑起富裕新生活

2020年07月29日 12:41 | 作者:张文敬 雷蕾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石子口村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南端,三面环山。石屋、石墙、石巷,石子口村石头成堆。20年前,为了不受穷,不少村民举家“逃离”,因为“这里全是石头”;如今石子口村的人又多了起来,也因“这里全是石头”。

盛夏时节的石子口,平坦开阔的沥青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朴实的石头房子,熙熙攘攘的经商摊点,古朴典雅的农家乐,处处显示出快速发展的生机活力。特别是暑期一到,更是游人如织……从破旧的房屋到高端民宿、特色美食街和拓展基地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如果不是亲见,谁能想到,这个曾经典型的贫困村能在短短3年间,从村集体零收入的空壳村,嬗变成为村集体收入30万元以上的特色旅游村?

“过去村里虽然守着近400亩地,却刨不出一分钱,更别说出钱翻修石头房子了。”石子口村支部书记王化伟说,“没人稀罕石头房,能出去打工的都走了,不少房子被闲置,有的已经塌了。”

虽然是贫困村,但石子口村却拥有其他村落望尘莫及的自然山水风光和文化底蕴。长达800多米、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世界级文化遗产、现存最完整的齐长城就与村子毗邻而居。

点“石”成“金”的变化发生在2017年夏天。文祖街道引来了投资商,双方一拍即合,计划在石子口村打造“齐风石韵”发展模式,打造齐鲁古道诗画文祖文旅风情线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保留村落古风原貌的同时,把过去村里一些闲置的民宅,打造成“外朴内秀”的风格民宿,满足都市人休闲放松需求。

清理遍地一人多高的野草、完善基础设施、加固并改善房屋……改造花了大半年时间。“石子口村生态优势明显,是天然氧吧,自然风貌丰富、石文化独特,有了科学规划,我们就能根据山情民意搞发展。”文祖街道党委书记王锋说。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俺们这个小山村还能变这么好……”年过七旬的石子口村民毕于汉老人说。以前,进村道路狭窄,路两侧乱坟林立,荒凉凄惨,谈不上什么产业。如今,平坦的沥青路,两侧花草遍地,鲜花盛开,山坡上农田里一片片花椒树、苹果树、樱桃树映入眼帘。村庄内干净清洁,小石流水,街巷处处鸟语花香。

村支部领办农村合作社,与企业合作,以高于市场价的价钱收购村民的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让老百姓致富的同时增加村集体收入。村集体有钱了,紧接着就是实施道路硬化、墙体改造、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工程建设,借势造景,一步一景,处处突出齐鲁古韵、石韵文化,到处展现出诱人的风景。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村里有了产业的支撑,就能够为老百姓干一些实实在在的实事。”王化伟说,外来游客无不感叹生活在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里,是城里喧嚣生活所享受不到的乐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子口村南倚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西处战国时期古山寨,周边三面环山,植被茂密,境内空气清新,村内有保存数千年的石头房子……”这个遍访济南南部山区的年轻人,却唯独青睐这个小山村,他和他的团队在此扎根乡村、自主创业、实现梦想。

“这个村里的村民有很多老石匠,他们手里的绝活儿本身也是一种财富,所以,我们把老工匠的价值挖掘出来,加上村民质朴的服务,天然朴实的笑容,适合这种民宿业的发展……”优越的环境,吸引了山东大学研究生孙同山和他的旅游公司。孙同山盘活了村民闲置坍塌的石头房子,引进新理念,规划设计24节气美学综合体,发展高端民俗。同时,村里的三个石洞变成了KTV、咖啡馆和太极拳体验馆。一到节假日,村委会门口就成了停车场。“去年一年我们接待游客6万人,光这一项村集体就有20多万元的纯收入。”王化伟说,“现在想住都得在网上提前预订。”

乡村旅游火了,为群众拓宽了脱贫就业的渠道,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2万元,贫困群众全部脱贫,36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有了民宿保洁、餐饮服务等新工作,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

每天早晨8点钟,村民毕延琴都会跟往常一样,吃完早饭收拾妥当就步行800多米就到达自己上班的地方,一家位于村中心的特色“农家乐”餐厅。

“我们早晨8点半开始上班,今天有来搞团建的,我们这儿就开始忙活开了。”毕延琴说,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切菜。“相比较之前在家带孩子和种地,我觉得现在的工作更充实。到点上班,到点下班,晚上还能辅导辅导孩子作业,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

因为发展乡村旅游,村里不少老人也有了自己的新活计。老人毕于英今年82岁,家里种有各种果树和土特产。她说自己一年到头不闲着,前段时间卖杏,最近又“上新”了桃子。“别看我年纪大,我每天都会拉一小筐坐在村口卖。过去我们这儿都是赶集卖货,这两年来的人多了,随便在村里摆上个摊儿,就能卖各种山货了。”

“截至2019年年底,山东省有超过1.1万家在乡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点。”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德刚认为,“这种发展模式是依托村落所在的自然环境,以村落自身为载体,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路径。”的确,曾经因“石”而衰的石子口,正在因“石”而活,因“石”而兴。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石子口 发展 乡村 千年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