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民意时评
干部直播带货需“勇担当、防走偏”
近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信访局收到一些农民群众的信访举报,反映少数镇村党员干部在直播带货时存在镜前“作秀”、为特定企业站台、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问题,要求进行查处。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接到举报后,区纪检监察、信访等部门联手,逐一进行核查,发现是信访举报人对当前党员干部直播带货认识肤浅,认为他们这是“不务正业”,尤其是对疫情防控中催生出来的直播带货这个新业态新模式缺乏正确认知。这些信访举报,严重挫伤了农村党员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积极性。
不过话说回来,党员干部直播带货招致非议,责任也不全在举报人身上。群众指出来的这些现象,究竟在党员干部身上能不能找到“影子”,确实值得反思。
出镜是不是“作秀”,关键看直播带货能不能出彩,有没有实效。事物总具有两面性,党员干部直播带货也是如此。有些党员干部在直播前,做足了台下功夫,既充分了解农产品的优势特点,又非常熟知直播带货的运行规律,善于运用“网言网语”,灵活掌握带货技巧。比如,宿城区中扬镇一名党员干部在网上直播带货本地产小龙虾,从水美生态、鲜味龙虾到乡土人情,娓娓道来,网上一场直播下来成交数百上千单,为村民带来了几十万元的经济收益,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但也有极少数党员干部直播时“无备而来”,言语木讷,表情呆滞,回答客户疑问“答非所问”,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究竟是不是为特定企业站台,重点看政商关系能否做到“亲”“清”二字。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身正不怕影子歪。党员干部直播带货的背后,是一个从人到货到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这种业态和模式有效破解了疫情之下农产品滞销的难题,提升了党员干部发展新业态的能力,为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只要直播带货的党员干部自觉做到干净做事,干成实事,不为特定企业站台,不搞特殊利益输送,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亲近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企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也是党员干部的应尽之责。
党员干部带货直播是不是“不务正业”,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发现经济新增长点,培育发展新动能,是农村党员干部的必备能力,是应用新技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党员干部利用互联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不仅不会玷污党和政府形象,相反会起到加分的效果。参与直播带货的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自我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涵养专业精神,不计个人得失,积极担当作为,勇敢地走到镜头前,为群众谋求最大效益,在直播中体现使命担当。(作者系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信访局局长)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直播 带货 党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