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社会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时评 创客说 乐观社会 画里有话 滚动资讯

首页>社会>社情民意

“土味”村书记用“土办法”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2020年08月18日 10:42 | 作者:闫春旭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8月18日电 “要想把村集体日子过好,领着村民致富,一定要有公心。首先得考虑大家伙的事情,大家满意了,自己受点委屈没什么。”

“在村里一定要公平,把一碗水端平。”

“要真干事、干真事,把大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心无杂念。”

“最关键是不能贪心,真心为村民服务。”

江苏丰县宋楼镇魏庄村“土味”村书记李彬建靠着这4个“土办法”,通过流转500亩土地,种植玉米、小麦,使曾经的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多元、年增收20余万元,带动全村2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我们村里有啥?首先要先摸摸家底。”回忆起2014年担任魏庄村党支部书记之初,李彬建记忆犹新,当时村里老会计告诉他:“咱村账上就剩2400元钱了,因修路挖沟等欠了4万多元钱。”此时如何增加村集体收入成了令李彬建上任后的头等大事。

微信图片_20200818103743

思来想去,最后还是从土地入手。当时老百姓都想去打工赚钱,但家里有土地放不下;如果在家种地,又挣不到钱。李彬建和村干部最终决定通过盘活集体土地,做足做好魏庄村的“农”字文章。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李彬建带着村干部从2018年11月份到2019年3月一共流转了500亩土地。

土地流转了,种什么呢?果树等高效农业投入大、见效慢,无法保证按时支付老百姓的租金。“小麦玉米可以当年种、当年收,机械化种植成本低,收入稳定。不仅能够保证老百姓的租金按时发放,还能保障村集体的收入。”

经过多番考虑,李彬建最终决定种小麦、玉米,每亩地给老百姓800元租金,让他们真正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微信图片_20200818103749

“俺村的棒子不孬呗!”走进魏庄村,笔者被连片的玉米地吸引住,一人高的玉米整齐如一地排列着,个个双棒。每一块地旁都修建了沟渠和水泥路,虽刚下过大雨,但地里并没有一点积水。

就这样,依靠流转土地和种植粮食作物,2018年魏庄村集体收入达到了24.56万元,2019年为50.43万元,2020年才过去7个月,全村集体收入就已经超过50万元,年底预计突破80万元。

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的收入,也都用来进行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路、建桥、修建公共厕所等。据了解,不到6年时间,魏庄村就修建了4条1600米的水泥路,全村水泥路达1万多米。村里老人笑着说:“以前道路有坑,下雨到处是积水,现在路修好了,心里都敞亮了。”

无论做什么事情,李彬建总会把目光放长远。“既要节约,也要舍得花钱。凡是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儿,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做好。”

微信图片_20200818103756

目前,魏庄村正准备筹建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面对前来查看测量的工作人员,李彬建说道:“要多用电子屏,别再摆设太多纸质宣传牌。”在他眼里,电子屏虽然花费高,但却是最实用的。“电子屏不需要重复建设,只需要一个小U盘就可以解决,从长远看成本还是低的。”

正是秉持这样的理念,李彬建早在2017年底,就购买了大量冬青树和柳树幼苗,种植在村子周围的沟壑旁,仅冬青树就种植了近8万棵。“这些都是我们提前种的,新农村建设需要绿化苗木,不用买别人的,从沟渠旁挖走就可以栽种。”

“我说的是实话呗!”“是这个道理呗!”这是李彬建在聊天过程中的口头禅,他说话非常接地气,总能和村里人聊到一块。“土办法管用就行,这是我的工作理念。”

在担任魏庄村支部书记6年时间里,李彬建靠着自己的四个“土办法”赢得了村民信任,带领大家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老百姓对咱放心,认为咱这个村书记还行,肯给群众办事,这就中!”在魏庄村这块土地上,李彬建正用一身尘土,诠释着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新样子——用两脚泥,描绘着新农村幸福美好的宏伟蓝图。(文/闫春旭 图/孙亚南)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书记 农村 土地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