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人物对话 人物对话
回乡创业6年,我其实是农民+欠债人
回乡创业已经6年,按照王国辉的说法,目前这段时间是他人生里最艰难的几年。
“主要是收入赶不上投入,种、养殖没个三五年见不着效益。”过去6年里,36岁的王国辉在家乡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上田庄村,采用土地托管的方式,承包了6000多亩山地,种上了玉露香梨、高粱、谷子,盖起了养殖场,成为乡亲们眼中的“地主”。然而,黄土地里刨食的难令他深感压力重重,“我其实是农民+欠债人”。
家里人阻拦 不想让娃“土里刨食”
上田庄村是山西吕梁山万千沟壑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庄,多少年来因立地条件差、干旱少雨,传统农业只能广种薄收,百姓多是靠天吃饭。6年前,王国辉辞掉了城里收入不错的工作,选择回村种地,一种就是6000亩,这成了当时上田庄村最大的新闻。
“父母一开始说啥也不同意,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为啥又回石楼这穷山沟‘土里刨食’?”王国辉的决定遭到家人的坚决反对,说老一辈已经在地里吃苦受穷一辈子,绝不能让娃再这么活。
高脊多负重,远山总易贫。老人口中的吕梁山石楼县究竟有多穷?
石楼位于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山上除了石头就是黄土,沟壑残垣密集,能种庄稼产粮食的田地不多,25度以上的坡地占到耕地的六成。就在王国辉回乡的那一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仍有17641户、52954人,连续数年财政收入仅为5000万元左右,曾被称“山西最穷县”。
过去,这里传统农耕背景下的小农经济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相形见绌,农民曾一度陷入增产不增收的困境,个别地方甚至土地闲置。
“正因如此,我想突破过去传统的种养殖模式,通过土地托管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农业生产,统一销售、采购、管理,打造优质的本土农牧品牌。”王国辉说,选择“逆流而上”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一是看中了县里鼓励发展特色农业的契机,二是看好当地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
王国辉笃定 回村创业前景广阔
“父母的担忧很实际,农业生产投入大、周期长,其中艰辛有些超出我的预期,但关键时刻没有回头路。”尽管持续、漫长、高强度的人力、财力投入,令王国辉备感压力,他说自己已经做好了5年不见回头钱的准备。
“如果不了解农村,很难从土地中获得收益。”王国辉说自己身边也曾有人到农村创业,但因缺乏农业知识,不了解农村文化而告终,“我自小在山里长大,干农活儿算是好手,如今乡村振兴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回村创业前景广阔,应该是个好机会”。
如今,王国辉的家乡提出了在一个战场上打赢造林与扶贫“两场攻坚战”的“吕梁方案”,这与王国辉回乡种树的选择不谋而合,也使得他对自己正在着手实现的“农业梦”信心十足。“再有两年玉露香梨就会达到盛果期,养牛3年后也会开始盈利,眼下虽难,未来有了产量就能确保收入”。
王国辉口中的玉露香梨,是他数千亩农田中的“珍宝”。
“玉露香梨皮薄水大特别甜,经济效益是普通酥梨的2到3倍,最关键的是,它就产自我们隔壁的隰县。”近年来,与石楼紧邻的隰县,大力发展“玉露香”梨果产业,早已名声在外,在当地有“栽一亩‘玉露香’,强如种十亩田”的说法,成为该县果农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我们村离隰县地界很近,地貌相近,肯定也能种。”王国辉的论断有据可查,公开报道显示,山西梨果种植有传统,除晋北、晋西北高寒山区,全省各地都有梨树的影子,而在山西吕梁、太行的沟岔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性小气候环境,成就了玉露香梨的优异品质。
乡里人点赞 勤快的月入过万
王国辉的想法获得了村民们的支持,在村党支部牵头下,他们成立了合作社,将托管地中的150亩用来种植玉露香梨,共有54户村民加入进来,其中34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除了王国辉自己或借或攒投入的钱,其中还有一大块资金得益于政府提供的创业贴息贷款、扶贫资金支持等。
“种树必得勤照应多呵护,除了请专家指导,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学习、观察。”讲起怎么把树种好,王国辉头头是道,一棵树枝长在不同的部位,下一年会有啥变化,3年后又变成啥样,是朝上长了,还是往下窜了,会不会影响别枝的养分吸收?全靠经验判断,就看种树人有没有悟性,上不上心。
王国辉说,通过土地托管,村民对于土地的投资成本大大减少,虽然现在还谈不上收益,但每到秋收,附近村庄的劳力都可以来这儿打工,赚一份收入。同时,村里的建档立卡户也过来做事,为梨树追肥,耕地,“农机手开一天车也能耕地15亩,收入750元,6800亩耕完需要大半个月,总计30多万元的开销,我们出一部分,政策补贴一部分。”
合作社成员、建档立卡户贾小军就是受益人之一,他除去每年在合作社打零工能挣3000元,同时还被聘为合作社农机手,干得勤快时能月入过万。
按照王国辉的计划,除了种植经济林,还要在当地打造起一片现代化的种养殖基地,今年养牛场存栏量已达30头,随着当地近郊休闲采摘农业的发展,预计年营业额将超过80万元。
如今在石楼县,同王国辉一样回乡就业创业的青年逐渐增多。在石楼县人社局局长王喜平看来,产业扶贫已经成为当地脱贫的重要抓手之一,而返乡创业的青年则是这片水域中的鲇鱼,他们有一定的资金、整合能力,也有回报乡亲的热忱,未来值得期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志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我其实是农民+欠债人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