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人物对话 人物对话
扎根大山“拔穷根”
湖南日报记者 李秉钧 通讯员 唐志卓
安仁县金紫仙镇赤滩村,是罗霄山片区贫困村,虽环境优美,有“小桂林”之称,但因受交通等条件限制,村里经济落后,百姓生活困难。精准扶贫号角吹响后,省侨联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志刚扎根山区,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当地贫困群众,向贫困发起进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如今,赤滩村已顺利脱贫。
8月23日,记者走进赤滩村,但见刘志刚正拎着大包小包来到村民曾春姣家,看望慰问90岁的曾婆婆,并帮其料理家中事务。老人家说:“刘队长就像我的亲人,时常记挂着我这个老婆子。”
在我省今年4月启动的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考察中,刘志刚获得好评。
握指成拳
一鼓作气“打基础”
“驻村扶贫后,通过走访调研,我觉得赤滩村要脱贫必须打好两个基础,一是打好党建的基础,二是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
在刘志刚看来,党建是脱贫攻坚一切工作的“牛鼻子”,只有抓牢这个牛鼻子,才能凝心聚力,夺取脱贫攻坚的胜利。为此,作为赤滩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刘志刚不遗余力抓支村“两委”班子建设。他们通过有制度的支部生活,开展“学理论、学科技、学法律,查思想、查信念、查作风”等活动,锻造出了一支年富力强、能干事创业的基层工作团队。
与此同时,刘志刚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修路上。他告诉记者,赤滩村距县城70多公里,交通问题一直是村民们祖祖辈辈的“心病”。过去,大家只能通过挑、抬、扛等方式运送货物,从家里出发到镇上,就得花上半天时间,以至于收获的庄稼、果实、药材等难以变现。
“我们工作队刚进村时,村里除了完成主干道路修缮外,其他都是泥泞、弯曲的小路,一眼望不到头。”刘志刚回忆道。
“要想富,先修路。”驻村扶贫工作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入户倾听村民的心声,征求大家对修路的意见和建议。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更多人担心的是资金从哪里来?
面对各种声音,刘志刚和队员们一面做村民的工作,一面想方设法争资立项。经过扶贫工作队耐心细致做工作,与大家分析修路的利弊,村民中反对的声音没有了,还纷纷行动加入到修路架桥的队伍中。
为了筹集资金,工作队想尽了办法。他们充分利用后盾单位省侨联的优势,把扶贫资金和海外侨胞、社会成功人士捐助的资金汇集在一起,终于凑够了“修路钱”。
2017至2018年,赤滩村立项、修建、硬化通村组公路合计20.16公里,实现了“组组通公路”。期间,赤滩溪水利工程、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安全饮水工程、村部文化体育休闲广场、绿化亮化工程、“幸福院”等项目,也相继上马。据统计,2015年以来,在省侨联3000多万元巨资的投入推动下,赤滩村基础设施的基础打得异常牢固。
赤滩村矮车组组长李细朵说:“我当了36年组长,一直想修路没修成。刘队长来了后,两年就实现了公路组组通、户户通,村民生产生活越来越方便。”
靶向施策
一抓到底“摘穷帽”
刘志刚认为,赤滩村要拔穷根必须兴产业。因此,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总规划是,在资金使用合理合规的前提下,把产业搞起来,让村集体有收入,贫困户有收益。
目标确定后,刘志刚带领扶贫队和支村“两委”干部紧锣密鼓干起来。他们利用现有资源推动有劳动能力的村民积极就业。同时,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为开发好“小桂林”的旅游资源,2016年底,在省侨联的协助下,扶贫队与本籍在外创业人士签订协议,成立湖南省金紫仙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能人+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共链接636名贫困群众,每名贫困人员年均增收达800元。
“村民土地流转之后,我们优先贫困劳动力就业,并通过土地租金、务工工资、分红等方式让他们获取收益,激励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湖南省金紫仙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熊壮介绍,该项目在全村已实现了产业分红全覆盖。
同时,结合当地实情,赤滩村新建益丰园山庄养鸡场、赤滩州养鸭场、存栏100头的养牛场、150头的养羊场等养殖场,为7户贫困户带来15000元的年均收入;种植猕猴桃30亩,蔬菜示范基地100亩,枳壳300余亩,油茶170亩,解决贫困劳动人口就业200人,人年均增收1.2万元……
村里还充分利用48万元光伏发电资金,入股安仁县光伏扶贫有限公司,每年可保底收益10%;引进安仁县康利鹅业有限公司,村里投入53万元,村集体每年保底5万元收益,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2万元。
“赤滩村是我们金紫仙镇助力困难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一面旗帜、一个标杆。”金紫仙镇党委书记戴玲俐这样评价。
通过几年的努力,赤滩村160户贫困户累计脱贫158户,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1.9万元。2018年实现整村稳定脱贫摘帽。
考察调研手记
4月至6月,按照省委决定,省委组织部派出考察组,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开展专项考察调研,了解掌握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表现,发现识别优秀干部,为基层干部加油鼓劲。 考察调研组走访了解时,村干部和村民说得最多的是,“刘志刚队长很辛苦”“他把赤滩村当成自己的家”。驻村几年来,刘志刚带领扶贫工作的几位队员走遍了赤滩的山山水水,用其“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实现了省级贫困村的华丽转变。
考察调研组组长刘炜表示,刘志刚用真情扎根群众,用脚步丈量民情,以驻地为家,视村民为亲人,真正和大家融为一体,与大家形成合力拔掉了赤滩村的穷根。
关键词:扎根大山“拔穷根”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