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人物对话 人物对话
丰收节里好日子
9月22日是秋分节气,人们迎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春种秋收本是四季轮回,而在2020年的时光记忆中,田野里却起了非同寻常的波澜——新冠肺炎疫情打乱农民种田节奏,面对耽误不起的农时,上下合力保春耕;南方洪涝伤及粮食生产,洪水退去后人们抢种补播,确保丰收到手——亿万农民以汗水浇灌出丰收硕果,为脱贫攻坚战胜利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十四五”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活比蜜甜
█ 方同态 湖北 黄冈市但店镇方新湾村村民
9月21日清早醒来,听到鸡舍里不同往常的动静,我就预感有好事发生了。赶忙披了件衣服跑去一看,果然有好事——把那只“咯咯”叫不停的母鸡从我自制的孵化器上抱开,只见稻糠中的鸡蛋都已经裂开了一道道或长或短的缝隙。我拿起裂缝最深的一个蛋,把它轻轻握在掌心,眼看着雏鸡一点点拱破蛋壳。我高兴地大喊:“老婆子,你快来看哟!”
这是两年来,我自制的“土味”孵化器第一次成功孵出小鸡。
回想这些年,跟做梦似的,我们家陆续迎来丰收,从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慢慢爬出了深渊,脱贫奔小康。
那是2013年,我刚做完食道癌手术,每个月都要去做化疗,身体非常虚弱,啥农活都做不了。为了看病,家里欠下了六七万元债务。当时我已67岁,一度觉得这辈子就这样完了,甚至不敢去想那些医疗费,那是深不见底的窟窿。
纵然再难,生活还要继续。我又操持起年轻时学会的篾匠手艺,每天编竹器换点钱,还尝试着搞起了中蜂养殖。儿女各有自己的负担,我不想花他们的钱,但自己挣的钱实在太少了,一到晚上想起还没还清的债,就睡不好。
就在这时,党的扶贫政策春风吹进了我们村。中建三局的扶贫队从2016年起来到了方新湾村,动员留在村里的妇女和老人发展特色养殖,我也动起了这个心思。
2018年,我养了50多只土鸡,但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死了不少。我又心疼又后悔,心里直打退堂鼓,扶贫工作队队员找上门来给我鼓劲,还帮我争取了产业补贴,请来了县里的养殖专家,手把手教我怎么养土鸡。有时候他们还来我家鸡舍打扫卫生,帮着喂药。去年,我终于养大了100多只土鸡,很快就通过村里的网店销售一空,赚了1万多元。
扶贫工作队队员看我养的中蜂产蜜量太低,又给我请了专家来指导。去年我增加了25箱中蜂,增加了3000多元的蜂蜜收入,年底一算账,毛收入2万多元!我靠自己不光把剩下的债还清了,平时还能给孙子、孙女点零花钱,心里别提有多舒坦了。
现在,我的儿子和女儿都在黄冈市水厂当工人,两个小家都生活得不错。我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用新酿的蜜泡一杯水,喝一口,香甜涌遍全身!我觉得生活越过越甜蜜。
本报记者 程远州整理
豆腐也感恩
█ 周春柱 河南 南阳市周庄村村民
“豆腐!热腾腾的豆腐!”叫卖声打破了村子的宁静。这是我的“感恩豆腐专车”出村了。 因为9月20日那天要举办庆祝丰收节的活动,我凌晨就忙碌起来,做了几方豆腐。卖完赶快回家,为的是把村文化广场和附近路面清扫干净,为附近的花树剪枝。当天上午欢度农民丰收节要载歌载舞,我有广场舞节目。有空的话,我还准备给河渠清淤。我忙而充实,每天有使不完的劲。
过去我活得没有精气神。老伴患帕金森症多年,看病欠下一大笔债;大儿子四处务工,无稳定收入,儿媳妇进家门都眼含泪花;小儿子在家打零工,媳妇也整天疾病缠身,家里住的都是危房,墙缝透光,遇上刮风下雨让人提心吊胆。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由南阳市社科联叶伟杰任第一书记的工作队驻村帮扶,我家享受了雨露计划培训、转移就业、义务教育补贴、医保6次报销、危房改造、农村低保、到户增收等多项政策性帮扶,生产、生活、就医等方面有了保障,儿媳妇的病也因为有了医保治好了,还添了一双儿女。我家利用危房改造补助金建起了新房,全家办了低保,还流转了19亩地种花生,获得了好收益。叶书记邀请致富带头人传授种植、养殖、食品加工等技能,指导我做豆腐。我做豆腐不抽豆筋,卖得快,淡季一次能赚百十元,旺季一次能挣三四百元,终于脱贫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自告奋勇担任义务宣传员,现身说法,讲我自己的脱贫经历,宣传工作队的帮扶,宣传脱贫政策好。我坚信通过政策帮扶和自我努力,我家和所有农民一起,将在脱贫基础上稳健走好小康路。
路漫漫整理
勤劳致富,把日子过得更好
█ 余洪永 贵州 遵义市绥阳县茅家铺村村民
9月22日是丰收节,也是我搬新家的日子。一大早,贵阳海关驻村第一书记陈健到我家帮忙,一起打扫新房子,再把床和大件家具搬进去。歇息时,小陈书记问我丰收节怎么过,我告诉他,住上新房子就是过节了。一会儿我要去镇上买孩子喜欢吃的烤鸭和水果,再炖上自家腌制的腊猪脚,热热闹闹吃个过节饭。
特别感谢贵阳海关对我的关心,扶贫干部们把我当亲人。没有他们,我脱不了贫呀。
我今年45岁,家里4口人,妻子身体有伤疾,大儿子在浙江学汽修,小儿子还在读小学。我是在一岁那年因为意外导致肢体三级残疾,右手已经没有手指,只剩下左手3个手指。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我有时候会感到没办法。但是我打心里不服输,觉得人穷志不能短,手指少了我还有手臂可以抱,还有肩膀可以扛。
村里基于我家情况把我纳入贫困户,说实话,刚开始我很反感别人说我是贫困户,觉得没有面子,心里老琢磨我为什么就成了贫困户,我要摘掉这顶帽子。
小陈书记总跟我说,成为贫困户不丢人,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勤劳致富。
如今,政府出钱把家里的厨房、厕所改造了,免费安装了电线、门窗和护栏。村里发展高粱种植产业和绿色生态稻+鸭产业,给我提供了高粱、水稻种子和鸭苗,并保底收购,我还获得了养猪、养牛等产业量化补助和扶贫项目分红。现在医疗费用也得到了补助,小孩读书也有资助和物资捐助,我更加有信心了。今年我养了4头牛、2头猪,收了近3000斤谷子、1000多斤玉米。除了务农,我还去打零工,算下来,我和妻子努力干活一年纯收入能赚4万多元。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修起了3层楼的小洋房,没欠账,还花十多万装修好了。我觉得能有今天的好日子,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离不开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的关心。我会更加勤劳干活,把日子过得更好。
陈 健整理
以丰收的方式过丰收节
█ 侯彩凤 江西 兴国县潋江镇凤凰村菜农
我刚脱贫不久。种菜,让我和家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第三个丰收节马上到了,这几天我的内心非常激动,因为这是我脱贫后迎来的第一个丰收节,今年的丰收节,我家迎来了大丰收。
过丰收节,就应该用丰收的方式去迎接。这几天菜园里种的空心菜涨势正好,订单不断,每天下午光摘空心菜就要摘上四五个小时,每一笔订单大概上百斤,可以赚100多元。这些天虽然忙碌,但我内心充实。卖了这批空心菜,预计总共可赚1000多元,可以说这是丰收节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我出生在农民家庭,10岁左右学会了种菜。但我没想到的是,种菜竟然能发家致富。2014年是我家四口人最困难的时候。大女儿患有智力残疾,需要终身吃药,为了给她看病,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小儿子那年刚上大学,需要几千元的学费和生活费,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我们夫妻的肩上。
正当一家人一筹莫展时,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春风吹到了家门口。我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医疗保障、教育扶贫、饮水安全等各项扶贫政策,让我们一家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有政策的扶持,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但脱贫致富最终还是要靠自己。那时,我反复在想,女儿身体不好,儿子要上大学,自己想出去打工,家里却无人照料。可在家里能干点儿啥呢? 帮扶干部给我家指了一条光明路。有一次,帮扶干部在入户宣传脱贫政策的时候,考虑到我们这个村属城郊村,离县城近,适合发展蔬菜产业,就鼓励我搞蔬菜种植。为了支持我发展产业,帮扶干部还帮我请了种植大棚蔬菜方面的专家前来指导,并为我申请产业扶持。
说干就干。那段时间,我每天起早贪黑,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菜地了。从开垦土地、搭建大棚、精心育苗到观察温度、测量湿度,每一项工作都马虎不得,就是为了种好菜,有个好收成。
种菜还是挺适合我的,毕竟可以工作、顾家两不误。我一边照顾女儿,一边每天早起摘菜、挑菜、卖菜。每当看着自己菜地里一个个垄起的大棚、一茬茬绿油油的蔬菜,我内心就特别开心,这应该就是一种丰收的喜悦吧。
有付出就肯定有收获。如今我可是村里有名的种植大户呢!通过几年的努力,从原来的2分田小规模种植,发展到现在的3亩;从种露天蔬菜到种温室大棚蔬菜,规模越来越大,日子也是越过越好。2019年,我家光蔬菜种植收入就接近2万元,我也因为种菜成功脱了贫!今年,我种植的茄子、辣椒及时令蔬菜,收了一茬又一茬,丰收不断,特别是有了温室大棚后,一年四季都有收获,菜园里一年四季瓜果飘香。
这几天,电视里都在报道我们农民的丰收节。过节这天,我在自家菜地摘了最大的茄子、最红的辣椒、最新鲜的空心菜,然后做了几道美味的农家菜,与家人一起庆祝丰收节的到来!
本报记者 朱 磊整理
值得我们全家感恩的日子
█ 刘青平 贵州 赤水市丙安村村民
9月23日天还没亮,我早早起床,打理完自家的金钗石斛基地后,回家认真洗漱了一番,准备去参加一场特别的活动。
为庆祝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赤水举办了庆祝活动。乡亲们饶有兴趣地观看文艺表演,兴致勃勃地参加趣味活动。我参加了点豆花大赛……大家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一起欢度属于我们的节日。是啊,丰收节是一个值得全国人民庆祝的日子,更是一个值得我们全家感恩的日子。
在丙安村,我曾是贫困户,又是三级残疾人。2011年冬天,我在当地竹加工厂务工时发生意外,失去了右手。祸不单行,妻子、大女儿和老父亲也先后患病,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无尽的苦难。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伸出了援手,帮我们解决最低生活保障,减免儿女们上学的费用,家人治病也有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干部们经常送米送油,想尽办法帮助我们渡过难关。2014年,我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更多扶贫政策的红利。
即便如此,我依然觉得战胜磨难、找到幸福不能等靠要,关键是自己得努力。没有了右臂,我还有左手,可以单手砍竹。但一只手使不上劲,加上重心不稳,一次次摔倒,我就一次次爬起来,慢慢掌握了技巧,一年可砍竹30多吨,收入1万多元。后来我还相中金钗石斛种植,这是我们当地的特色产业,劳动强度不大、市场前景好,很适合我。
可一无资金二无技术,我当时一筹莫展。党和政府又一次伸出援助之手。缺资金,帮我申请产业发展帮扶资金;没技术,农技干部主动上门,手把手地教我种植。如今有了资金和技术,我干劲十足。白天要照顾患病的家人,我就晚上打着手电筒干,搭建大棚、种植幼苗、移植上山……常常忙碌到深夜。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种植了25亩金钗石斛种苗和原生态金钗石斛,加上卖竹子、务工等收入,每年收入不下5万元。2016年,我们终于脱贫了。随着种植的金钗石斛进入丰产期,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我家的收入不降反升,预计今年可达8万元。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天天都像在过丰收节。
刘利平整理
丰收节喜事连连
█ 崔满路 甘肃 秦安县五营镇雒塬村村民
我家所在的雒源村气候干旱少雨,庄稼全靠天收,产量很低。从17岁开始,我就外出打工,靠勤劳吃苦盖了新房、娶了媳妇、有了孩子。但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一场交通事故让我丧失了劳动能力,原本富足的家庭因此欠下7万元外债。
2013年,我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靠帮扶政策和资金,加上扶贫干部的帮助,我家光景又逐渐好了起来。家里8亩多地,有3亩多流转给了村上的大地家园果蔬专业合作社,一亩地一年750元,剩下的还是我们自己种。我妻子,在合作社打工,一年四季都有活干。现在,她已经从一个围着锅台转的农村妇女,变成了油桃种植技术员,每个月工资3000多元哩!
经过治疗、休养,我的身体也慢慢康复。从大前年开始,我开始养牛。这不仅是个技术活,更是个体力活。每天天刚麻麻亮,我就要起床喂牛。眼下,我有5头母牛、2头小牛犊。镇畜牧站的技术员经常教我饲养、防疫知识,牛养得很顺利。到现在,我已经卖掉了5头育肥牛,每头都能卖1.2万元左右。以前,由于电压不够,配饲草料只能用小型铡草机,不仅速度慢,还要人工投料,容易夹到手,安全隐患很大。上个月,村干部协调拉来了动力电,现在换成了自动投送的机器,又快又保险。
除了养牛,我一闲下来也去合作社打零工,工资一天80元到100元不等。现在,我们已经还清债务。今年种的小麦、玉米和油菜收成都很好,又是一个丰收年!更让人高兴的是,我媳妇参与种植、培育的水蜜桃品种——“陇蜜九号”,刚刚获得秦安县第四届蜜桃鉴评会的“桃后”。丰收节那天,合作社举办采摘、广场舞等活动,我也去参加了。
最近,我家喜事连连:当兵的大儿子立了二等功,读大专的小儿子到北京实习,明年就能工作。我有两个心愿:一是希望老大再立新功,同时早点儿结婚;二是申请贷款建设棚圈、购买母牛,把养殖规模再扩大一倍。
本报记者 付 文整理
编辑:曾珂
关键词:丰收节里好日子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