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观察 精准观察
产业园筑起牧民小康路
本报记者 陆广涛 公保安加 马振东
金秋时节,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泽曲草原已稍许泛黄,走进泽库县的扶贫产业园区,来自草原深处的青年们在一间间宽敞明亮的厂房里忙碌着各自手中的活计,他们有的在安装新引进的生产线,有的在跟师父学习机械操控,有的在生产线加紧生产特色产品……
实行“园区+合作社(小微企业)+扶贫受益户”的运作模式,辐射带动全县牧民脱贫致富,引领全县有机畜牧业发展,与全县650户2310名贫困人口建立利益连接机制,提供1800个就业岗位。
2018年,羊尕尔巴带着自己的10名员工成为了第一批进驻园区的小微企业,一开始来到园区,能不能实现发展目标也让他心里没有底。
“当时来到园区,我觉得会不方便,公司作为牛羊绒产品加工,换了地方对生产、加工、包装、销售都有影响,所以心里顾虑很多。”羊尕尔巴说。
但很快,羊尕尔巴的顾虑就被打消了,政府不仅提供厂房还帮忙购置生产设备,提供专业技术与管理支持,并且帮助公司找销路、做推广。几年下来,羊尕尔巴的公司所做出来的牛羊绒被子、手套、毛毡销售到了全国,还在外地有了自己的销售门店,员工也从以前的10几人发展到了23人。
“现在员工大多都是扶贫户,政府帮助我们,我们也要靠公司的发展多帮助贫困户,今年我们收到了8000床羊毛被子的订单,贫困户致富奔小康的干劲更足、更积极了。”羊尕尔巴说。
园区负责人说,园区的定位为集高原有机科技扶贫创业孵化为一体的综合功能产业园,集扶贫创业、科技示范、双创示范于一体,重点实施有机饲草种植、牲畜养殖生产基地建设、有机标准牛羊屠宰加工厂、有机乳制品加工厂、中藏药材加工厂、有机牛羊肉精深加工厂、特色产品加工厂(黄蘑菇、蕨麻、风干肉等)、水资源加工区、有机生物制品、科技研发、电子商务基地和综合服务等建设项目,预计到今年年底,园区总产值可达12.2亿元,将实现工业增加值4.8亿元。
在园区内,一家名叫“青藏牧歌”的企业也吸引了记者的眼球,整洁的厂房,绿色的地毯盖满了全屋,仿佛让人有种置身于辽阔草原的感觉。
据悉,该企业于今年落地产业园,专门加工制作牦牛毯,所编织出的牦牛毯一经销售便被抢购一空。
“牦牛是草原上的生命之舟,也是前辈所留下的,我们要追寻足迹,传承精髓。而这几年泽库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以高原上的牦牛皮为原料,经过加工消毒,不仅防寒还能隔热、降噪,更是营造藏式生活的必需品。”公司创始人彭措达杰说。
当地牧民加央洛赛已经来到公司半年,从以前的放牧为生到如今知道牦牛毯,对于他来说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拥有了一门手艺,每个月3000元的工资也让他对生活有了更多憧憬。
“公司会对我们培训,我们编织的毯子卖到了全国,有时候我们也会一起去,学习更多制作方法,听说明年还会去国外展销。放到以前我都不敢想还能去国外看看。”加央洛赛笑着说。
如今的产业园区带领贫困牧民增收势头强劲。目前,核心区共落实帮扶资金36.75万元,帮扶贫困户242户,户均增收1518元;安排就业岗位1800个,人均月工资2875元。入驻产业园区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和生态畜牧业合作联社,共计现金分红1363.11万元,入社牧户户均分红2013.07元,人均分红近500元。
县长更智才让说,近年来,泽库县始终坚持农牧业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做深做细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乡村产业振兴,而产业园的建设是泽库县的“金字招牌”,不仅带动了当地劳动力就近就业,更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是全县百姓脱贫致富的“钱袋子”。
如今,畜牧业更新换代、游牧民实现定居、特色产业风生水起——曾经落后、边远、穷困的泽库县以全新的姿态进入人们的视野,一座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园区,铺就了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
关键词:产业园筑起牧民小康路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