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要闻 精准要闻
各地各部门千方百计保障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
各地各部门千方百计保障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
饭碗端得稳 脱贫底气足
截至今年上半年,中西部地区有2800多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其中跨省务工1000多万人
目前,52个未摘帽县发展主导产业100多个,带动300多万贫困群众
搬进新家园,有了新工作,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墨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兴民家园里,布合迪切·麦麦提越来越忙了,“我在社区当助理,爱人在县公路局有了一份公益性岗位,我们每月收入能有近4000元。”如今的布合迪切充满了干劲,“摘掉贫困帽没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脱贫之要。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长期坚持还可以有效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西部各省份努力开拓就业空间,挖掘就业岗位,让贫困劳动力端稳端牢“饭碗”,持续稳定脱贫。
畅通外出务工路,稳住贫困群众增收基本盘
“你们放心,我在这里一切都好。”8月18日,在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上班的阿依图拉罕·麦提亚打电话给家人报平安,阿依图拉罕是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花园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6口人,种了6亩地。尽管他四处打零工,一家人生活仍不宽裕。
今年4月,得知县里组织贫困户到城镇就业,阿依图拉罕第一时间报了名。来到乌鲁木齐上班的第一天,阿依图拉罕就下定决心,“一定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努力工作,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今年,新疆针对10个未摘帽深度贫困县启动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剂了5.1万个就业岗位,专门用于安排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确保剩余的4.21万户16.58万未脱贫人口如期脱贫、已脱贫户不返贫。阿依图拉罕正是受益者之一。
不只是新疆。在四川,贫困劳动力被纳入就业困难人员援助范围,与城镇人口享受同等就业促进政策,通过深化东西部劳务扶贫协作、组织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方式,加大就业扶贫政策支持力度。在陕西,有关部门摸清有劳动能力和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底数,加强劳务需求收集与工作对接,通过劳务招聘会、帮扶干部结对联系就业等措施,使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人数达到全省总劳务输出人数的一半以上。
一系列有力举措畅通了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之路,也增强了贫困家庭脱贫的信心。数据显示,外出务工已成为贫困家庭脱贫的重要方式。去年全国有2729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外务工,务工收入占家庭收入超2/3。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中西部地区已有2800多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其中跨省务工1000多万人,超出了去年的规模。“2800多万贫困家庭劳动力稳住了,就稳住了今年务工增收的基本盘,也就解决了我们贫困家庭增收的最基本问题。”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说。
扶贫车间办进村,就地就近有活儿干
“出去打工,顾不上家;在家照看老幼,挣不到钱。”不少贫困劳动力心中总有摆不平的“两本账”,而就业扶贫车间大大缓解了这一难题。
“现在不用出远门,也有钱赚。”在四川三台县连横生态农业公司上班的刘德国,谈起现在的生活,十分感慨。
刘德国住在塔山镇白龙村,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打村里办起扶贫车间,他心里踏实多了,“家门口上班,方便先不说,每年还能挣上两万多元,一点不比在外打工差!”2016年老刘一家顺利脱贫摘帽。
近年来,三台县强化金融支持、技能培训,大力推进农业新产业新业态试点,吸引了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藤编制品、蔬菜加工、服装加工、电子元器件加工……一大批扶贫车间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仅白龙村就成立了大兴农机、国豪种业、美点牧业、龙尊酒业等扶贫车间,为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了便利。
为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西部各省份积极想办法、谋对策。四川鼓励和引导园区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乡入村设立生产点、建立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新疆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发展,积极引导本地企业、合作社、农业基地、村集体经济企业等实体,开发一批就地就近就业岗位。陕西通过建设新社区工厂、培育就业扶贫基地,帮助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从整个西部地区看,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等在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方面持续发力。截至6月30日,中西部22个省份已复工扶贫龙头企业28057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82.4万人;已复工扶贫车间30119个,复工率99.6%,吸纳贫困人口就业39.4万人。
一大批扶贫车间扎根乡村,激发了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增收脱贫的内生动力,“忙时务农,闲时务工”逐渐成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的新选择。
让贫困户家家有产业、人人能就业
从陕西宁陕县城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驱车50分钟,就到了太山庙镇油房村梅花鹿养殖基地。“我一共代养了35只梅花鹿,去年光代养费就收入6万元。今年新产下5只幼鹿,每只还能拿到1000元奖励。”正在基地里忙碌着的李志林高兴地介绍。
李志林和92岁的父亲一起生活。由于他患有先天性脚踝大骨节病,无法外出务工,生活艰难,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了帮李志林家尽快脱贫,各级扶贫干部牵线搭桥。2018年,李志林和宁陕县隆源生态科技养殖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公司提供梅花鹿,负责技术培训指导,李志林负责梅花鹿的日常养护。
辛勤劳作换来好日子。李志林成立了太山庙镇盛达种养专业合作社,县税务局捐赠2万元,油房村投入22万元的集体资金入股,李志林将全村56户贫困户都吸纳到了梅花鹿养殖产业链上。
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既是解决当前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已脱贫人口不返贫的有效措施。为了实现贫困户“家家有产业,人人能就业”的目标,陕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出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奶山羊为代表的畜牧业等产业,近5年实施了10万多个特色产业项目。四川省根据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在深度贫困地区培育起一批特色种植养殖、乡村旅游业、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就业扶贫基地,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近年来,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据统计,全国832个贫困县中,每个贫困县都形成了两到三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有竞争力的扶贫主导产业,有条件的贫困村都建立了特色产业基地。截至目前,52个未摘帽县已发展主导产业100多个,带动300多万贫困群众、人均增收1700多元,近2/3贫困人口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记者 朱隽 阿尔达克 王明峰 张丹华)
关键词:各地各部门千方百计保障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