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要闻 精准要闻
节余用地指标跨市州流转 助200余万人挪穷窝
节余用地指标跨市州流转 助200余万人挪穷窝
探索□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寇敏芳
日前,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截至目前,我省贫困地区累计签订协议省域内流转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规模9.8万亩,资金总额293亿元,流转量和筹资总额均居全国前列。
试点跨市州流转,节余指标变扶贫真金
蓝天白云下,河面碧波荡漾,粉墙黛瓦临水而建,房前屋后,千亩猕猴桃产业园蔚为壮观……这是巴中市恩阳区钱库村的新貌。
2016年,巴中在全国率先探路增减挂钩跨市州流转,4500亩节余指标流转到成都,给巴中带来了13亿元收入,相当于巴中一年公共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有了这笔钱,一座座巴山新居拔地而起,钱库村这样的“三无村”,一跃成为大巴山里的“明星村”。
2005年我省入选第一批增减挂钩试点省份。省自然资源厅(原国土资源厅)推动深度贫困地区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市(州)甚至跨省流转。2015年以来,我省先后研究出台增减挂钩政策措施20余项,不断下放审批权限、优化简化审批程序、优化指标管理,搭建面向全省的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网上信息平台,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
创新增减挂钩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
2016年到2019年,我省向国家争取到的增减挂钩指标逐年增加,累计达到67万亩,总量跃居全国第一。其中,直接下达贫困地区41万亩,占全省总量的72%。凉山州占比最大,截至目前,经批复的项目实施规划686个,全部实施完成后预计获得挂钩节余指标11.8万亩;已签订省内外挂钩指标流转协议5万亩,合同金额达150亿元。
增减挂钩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收益,通过将增减挂钩、易地扶贫搬迁、土地整治、地灾防治等多项自然资源政策进行持续创新和组合运用,就能产生“1+1>2”的叠加效应和“四两拨千斤”的放大效应。
在凉山州布拖县拉达乡店子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彝家新寨错落有致,家家户户干净整洁。57岁的贫困户阿布么尔洛对新房子赞不绝口,以前住在高山上,房是土坯房、路是泥土路,现在住上砖瓦房,公路修到家门口。住进这样的房子,他们一家只花了1万元,于2018年底顺利脱贫。
“我们把增减挂钩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打捆使用资金,解决了贫困群众的住房难题。”省自然资源厅用途管制处相关负责人说。
我省累计安排贫困地区挂钩项目2813个,下达挂钩规模92万亩;贫困地区流转交易节余指标协议规模17.21万亩,合同金额约513亿元;安排挂钩节余指标25万亩,用于保障2万余个新村、230余万贫困群众住房建设。增减挂钩项目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让四川200余万贫困人口“挪穷窝”。
★新闻多一点
如何实施增减挂钩?
项目实施后,农民搬进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配套齐全的集中居住区,原来占地面积较大的旧房宅基地复垦为耕地,产生的多余建设用地指标即为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可流转到用地需求量大的经济发达地区。通过流转,经济发达地区拓展了用地空间,贫困地区则释放了土地活力。
关键词:节余用地指标跨市州流转 助200余万人挪穷窝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