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双向发力的天津实践>住津全国政协委员风采
保障航空安全
吴仁彪委员:加快安装架空线缆航空警示装置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李宁馨 实习记者 魏天权)“发生通用航空器撞线事故,已不是一两个行业或局部的损失,随着国家低空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和大众飞行潜力的进一步释放,航空器撞线事故发生的风险会急剧增加,这对架空线缆的航空警示标志要求会更加迫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呼吁,国家要加强在架空线缆上安装航空警示装置的顶层设计,为航空飞行提供保障。
吴仁彪告诉记者,我国自1949年以来,共发生通航事故288起,撞线事故为28起,占事故总数的9.7%,致死率达54%。近6年来,共发生通航事故120起,撞线事故为11起,占比9.2%,致死率达到64%。
究其原因,吴仁彪认为,这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在机场及其净空保护范围以外的超低空区域,特别是横跨河流、山谷、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或位于低空航空器目视走廊中的架空输电线缆上,障碍灯或警示标志普遍缺失等多方面原因导致。
“首先,要从未来通航发展的大众化方向和满足应急救援需要的社会化特点,布局和推动低空警示装备的加装工作。”吴仁彪建议,由电力和民航部门联合规划研究全国架空高压线缆航警球的安装和布局问题,制定相应的行业或国家标准;从输电线路和杆塔设计端,把警示装置安装作为线路建设的一部分。“其次,要统筹协调,优先在军民用机场及低空飞行密集区域的架空线路上安装障碍航空警示球及障碍物标识;优先在威胁第三方安全的三跨线路上安装障碍航空警示球;以医疗救护、道路救援、海岛救援等特殊场景的救援需求为导向,优先设计加装航空警示装置。”
“目前,已有单位研制完成满足民航标准要求的架空输电线缆航空警示设备,但由于缺乏产品技术及设备安装应用等相关标准,在行业间协调使用受限。”吴仁彪认为,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合力推进此项工作,最大程度预防和降低通用航空撞线事故的发生风险,有效保护行业发展及社会公众利益。
编辑:王亦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