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双向发力的天津实践>住津全国政协委员风采

刘昌俊委员提出

应重视解决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2021年03月08日 20:2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张原 李宁馨)“人才队伍结构性问题制约着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也导致我国重大、引领性的原创基础研究成果产出不足,服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能力远远达不到预期。”针对我国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目前存在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刘昌俊调研后提出相关建议。

他认为,要加快解决我国基础研究骨干单位,包括高等院校和中科院,普遍存在的研究生结构问题。目前,普遍存在博士生数量不足、博士生导师多而博士生名额不足问题。建议教育部、财政部加快研究调整基础研究相关的研究生结构,逐步将理工医类的学术型硕士直接转为博士生。理工医类硕士培养以专业硕士为主。

“我国基础研究骨干单位博士生优质生源逐年减少。”刘昌俊建议调整、完善博士生奖资助体系,逐步取消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适当普遍提高博士生待遇,建立完善博士生婚育休假制度,解决人才发展相关的后顾之忧。

“建议发挥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等优势,改革基础研究相关的人事制度,加快解决制约我国博士后队伍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刘昌俊看来,博士后在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产出方面所具备的优势一定要得到高度重视;同时要高度重视访问学者在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出方面所具备的独特优势,要建立、完善具有我国特色的访问学者制度,促进人才交流和交叉学科发展;重视辅助基础研究的中青年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恢复、建立、完善理工科高等院校的小车间、小作坊,重视科技创新活动技巧性加工制作的极端重要作用,落实相关技术人员编制,解决好这些技术人员的待遇,用好、稳住技术人员队伍。

刘昌俊提出,要壮大我国企业基础研究队伍,培养、造就一批企业基础研究大师,促进企业、高等院校、中科院基础研究队伍对接、交叉融合,加快高等院校、中科院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促进新型产业发展。

编辑:王亦凡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