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双向发力的天津实践>住津全国政协委员风采
全国政协委员孙惠玲提出
疏堵结合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健康发展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李宁馨)“校外培训机构在转型和调整中日趋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在监管视线外野蛮生长的态势得到了遏制,无证办学、超纲、超标、强化应试等违规行为进一步得到了规范,中小学在职教师到培训机构兼课的师德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孙惠玲说,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逐渐向理性回归,逐渐向教育属性回归。
长期从事教育和教育主管工作的孙惠玲认为,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持续抓下去,不同的历史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
她在调研中了解到,当前,群众对校外培训机构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包装美化教师、以“名师”“名校”为噱头招揽消费者;低价营销、多交多送背景下,校外培训机构暴雷跑路;学员个人隐私被暴露,家长联系方式被转卖;广告和效果严重不符等。四家教育机构“名师”竟是同一人等伪造、夸大教师履历、学历、荣誉,刻意回避教师资格等问题频发,家长难辨真伪。“优胜教育”、“学霸君”等通过打折、返现、优惠等方式诱导消费者超期缴费。不少家长反映,一旦在一家培训机构报名、留下联系方式,就会有多家校外培训机构联系,进行靶向营销。某些校外培训机构为了获得生源什么都敢承诺、什么都敢说,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这些问题,都倒逼监管部门进行管理改革和创新。”在孙惠玲看来,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跳出旧有桎梏,充分学习借鉴市场监管、银行保险监管、证券监管等部门对市场主体进行监管的成熟、有效做法,不断更新教育市场监管的理念和政策框架。
同时强化校外培训机构主体责任,实现由政府监管向社会共治转变,以“信用监管”、信息化“智慧监管”等监管方式创新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
她建议实现政务信息互联互通互认,群众对培训机构资质、教师、受监管情况、投诉情况随时可查,审批机关对举办者既有办学记录、教师从业经历、培训机构年检情况随时可调取,监管机关对举办者获取的办学许可予以承认,各地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检查线索共享、检查结果互认。同时要把“双随机、一公开”作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的基本手段和方式,除投诉举报、转办交办、数据监测等情况外,原则上所有行政检查都应通过双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取代日常监管原有的巡查制和随意检查,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
“我认为,要支持和规范并举,营造理性平和的市场业态,既要客观看待校外培训的合理性,明确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的定位,又要以系统观念制定行业发展政策。”孙惠玲提出,要在细分领域方面对于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继续教育等培训机构制定鼓励性政策,明确政府的引导方向。对于学科类培训,要明确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要把好监管关、又要把好质量关,避免单维度、超越年龄认知心理和认知能力,一味拔高抢跑,造成学生和家长过度焦虑。
在实施方式方面,孙惠玲建议加强对在线教育的支持力度,以应对疫情影响的长期考验。特别是加大线上教育资源供给,发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在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的优势,录制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线上课程,有效满足学生课外在线学习需求。
编辑:王亦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