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深圳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委员建言
侯松容:建立“服务深圳科技企业对接原创 科技力量的公共平台”
一、 问题
(一)美国对中国科技产业发展进行遏制的战略将是我们发展的外部环境中一个长期的现实存在。过去民营科技企业通过技术合作、人才引进、资本运作等方法直接向国外大公司借鉴学习,再做应用化、场景化微创新,这种简单、直接的创新路径在当前的外部环境下已经遇到比较大的困难。
(二)长期以来企业由于人才和投入所限,难以在原创科技开发上有较大作为,不少企业后续发展乏力。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原创科研成果往往远离产业界,产业化率很低。
(三)企业的需求和科研机构的供给这两方面的信息零散而杂乱,没有一个如大型商场一样的交易平台。供求双方有的碰不上;有的机缘巧合碰上了,但由于信息不全面,又难以判断对方是不是最合适的那个“他”。同时企业和科研院校对接,尤其和欧美、日本的科研院校对接,还存在着专业度不够、沟通谈判力有限等现实问题。
因此急需建立帮助深圳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校的原创科技力量进行对接,以产业化为目的进行原创科技成果协同开发的路径和机制。
二、 建议
(一)建立平台:建立一个非官方、非营利性的公共平台,可以叫“研究院”“中心”,但其本质是平台,意味其自身并不产出,而是链接供给方和需求方、促成协作。这个公共平台一边连接着深圳的科技企业,一边连接着全球各高校、研究院的有关院系、专家。同时,平台在政府支持下,设立配套的市场化运作的投资基金。
(二)发现和开发企业需求:平台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的支持下,按照各个主要产业链,点、面结合去系统地发现和梳理企业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和科技创新需求。
(三)检索、寻找、洽谈:平台通过全球检索,在全球各高校、研究院中寻找和这一企业原创科技开发需求吻合或接近的科研项目或相关专家,并协助企业进行选择、谈判、建立合作机制。
(四)三方协同开发:由企业和平台的配套基金共同投资和科研院校的相关专家协同进行原创科技成果开发以及工程化开发,根据三方所投入的现金资本和智力资本的比例,分享未来产业化的成果。如果多个企业有相同或类似的原创科技成果开发需求,也可以聚合多家企业共同参与。
(五)企业和平台的收益:由提出需求和参与协同开发的企业对开发成果进行产业化或具有产业化的优先权。平台配套基金在实现产业转化后从企业处获得现金收益或企业一定比例的股份,从而完成价值实现。
三、 优势
(一)平台的信息优势、国际视野以及专业优势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和科研机构、专家的有效配对。
(二)平台对深圳科技企业进行原创科技成果开发的需求进行了需求聚合,提高了和科研院校的谈判力。随着成功案例的不断出现,平台本身会在科研院校中建立更高的声誉,从而帮助企业提高和科研院校的谈判力。
(三)平台配套基金的投入降低了企业进行原创科技协同开发的资金门槛和资金风险。
(四)原创科研项目的选择源于企业需求,评审和决策企业有一票否决权,同时企业必须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参与协同开发。平台配套基金全市场化运作,在参与项目决策时以获取投资回报为目的。这样的双方协同决策机制是科研成果有效实现产业化的重要保证。
(五)由于产业化率较高,平台配套基金实现获利退出的成功率较高。模式具有可持续性。
(发言者系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协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协同创新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
编辑:刘乙潼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