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资讯 多彩旅程 美丽中国 茶旅人生

首页>旅游>资讯

跟着歌声去旅游

2021年08月17日 09:44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  文/图

近日,网红涛子从海拉尔出发,一路奔向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在北极村,涛子边欣赏界江风光边说:“在这里见到了歌曲《一路向北》的作者韩冰老师,正是因为听了这首歌,我们才决定来漠河旅游的,非常开心、荣幸”。

《一路向北》是一首由大兴安岭地区词作家广远作词、曲作家韩冰作曲,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歌曲,也是每年大兴安岭地区在全国各地举办推介会的主打歌,很多游客通过这首歌了解漠河、来到漠河。

《一路向北》是黑龙江省推动“歌曲+旅游”建设的一个亮点。黑龙江省多年来把歌曲作为提升旅游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抓手进行积极运作。依据歌曲《松花江上》推动了红色旅游的发展、依据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推动了冰雪旅游的发展、依据歌曲《太阳岛上》推动了哈尔滨市旅游的发展……歌曲与旅游的融合做法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张丽娜说:“黑龙江省以一首歌振兴一个景区、一首歌提升一座城市为宗旨,大力推进‘歌曲+旅游’建设,通过歌曲的魅力引领更多游客来到黑龙江,通过歌曲的优美旋律提升景区知名度,通过歌曲的传播功能扩大城市的影响力。”

“一片大森林,淌出几条江。山为水舞蹈,水为山歌唱……”这首由黑龙江省伊春市许养文创作的歌曲在描绘四季自然风光的同时,龙江人建设中华大粮仓的家国情怀也跃然纸上,形成了美丽与富饶交相辉映的立体画卷,多维度、大视角地展示了黑龙江的人文和自然魅力。歌曲于2019年一经推出,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游客纷至沓来。来自上海的刘先生表示:“这首歌歌词美、旋律美、感觉美,我就是跟着这首《爱在黑龙江》优美的歌声来黑龙江旅游的,黑龙江的景色真美!”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为此,近年来黑龙江省将文旅融合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进行全力运作。而“歌曲+旅游”建设正是该省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方式之一。

为促进歌曲繁荣,助力旅游发展,黑龙江省文旅系统在歌曲创作上加大了力度。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于2019年、2020年在哈尔滨市相继举办了两期“黑龙江省歌曲创作高级研修班”,共培训学员500多人。研修班邀请全国知名词作家胡宏伟、任卫新、汤昭智、宋青松、赵小源等来到哈尔滨为学员们传经送宝、答疑解惑,学员受益匪浅。学员李伟晗通过培训,歌词创作技能提升较快,先后创作了《童话朗乡》《蓝蓝的哈拉海》《鲁河,我的家园》等旅游歌曲,使当地的旅游知名度大幅度提升。作为扶贫干部的他表示,创作旅游歌曲,目的是拉动当地经济,助力脱贫攻坚。

同时,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佳木斯市、鸡西市、齐齐哈尔市也纷纷举办歌曲创作培训班,学员歌曲创作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7月19日至22日,包括歌词创作培训、歌曲创作采风、歌曲创作交流研讨三位一体的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歌曲大会举办,除了邀请全国知名词作家赵国伟、高占和为30多名嫩江市词作者进行歌词技能培训外,还邀请了杜敏、赵仁君、张英茹、季明达等12位词曲作家,走进多宝山铜矿、科洛火山口、飞机堡、高峰林场等特色区域采风创作。短短几天,《我的嫩江我的家》《嫩江放歌》《相约嫩江》《爱在科洛河》等40多首歌词作品涌现出来。该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杨修成表示:“我们将通过歌曲大会的采风成果,打造出宣扬嫩江、赞美嫩江的一系列歌曲,力争让这些歌曲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唱响,传播嫩江市的旅游魅力。”

值得关注的是,因为有了一批基础扎实的歌曲作者,黑龙江广泛开展了歌曲进景区活动,很多景区都以播放本地歌曲为主。走进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虎头风景区,包括《我爱虎林美》《我的故乡虎林》《最美大湿地》《水美鱼丰》等20首描写本地风光的旅游歌曲从早到晚巡回播放。景区负责人表示,要让游客把“虎林”两个字带回家、把虎林的歌带回家、把虎林的美带回家。

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院长谭博认为,歌曲为旅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对旅游业的品牌塑造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歌曲借助旅游的平台,也得到了推广和传播。

无论是在抗击侵略者时,还是在进行社会主义生产建设时,黑龙江省都会有一大批经典歌曲产生,这些经典歌曲成为记载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黑龙江把经典歌曲与旅游相结合,通过开展“跟着歌声去旅游”,不仅成为解决文旅融合发展短板的一个重要方式,更能够激发广大游客来黑龙江旅游的热情。例如来自甘肃省玉门市的游客刘先生,就是循着《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的歌声来到大庆。“我也是一名石油工人,是伴随着这首歌一起长大的,很早就想看看这首歌的诞生地大庆。看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松基三井、大庆油田历史博物馆,感受到了铁人精神的精神魅力,心灵得到了洗礼,这次大庆没白来。”刘先生说。

经典歌曲的魅力在于传播途径广、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度大、传播面宽。在文旅融合建设中,黑龙江充分发挥经典歌曲的这些特色优势,将经典歌曲与旅游建设完美融合,更彰显出以文促旅的效能。抗战时期,在黑龙江这块红色土地上产生了知名的《露营之歌》《儿童抗日歌》《从军歌》等红色歌曲,黑龙江设计推出了以重走抗联路、红色研学游、党史学习、红色体验等内容的红色旅游线路20多条,让游客了解抗联将士的忠贞和抗联精神的伟大。开发建设北大荒,诞生了北大荒精神并产生了《北大荒人的歌》《春归雁》等知名歌曲,黑龙江设计推出了包括参观垦荒第一犁、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现代化农机博览园、知情博物馆等在内的12条北大荒精神旅游线路,引导游客体验北大荒建设时的艰辛,从而爱上北大荒。一首《乌苏里船歌》,让生活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赫哲族在全国广为人知,而这首歌也因其较高的艺术魅力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音乐教材。黑龙江设计推出了包括非遗行、传承体验、伊玛堪学唱、鱼皮画欣赏等内容的旅游线路,让游客在了解赫哲族历史文化的同时,品尝赫哲族鱼宴、体验赫哲族非遗文化。

2019年夏,内蒙古游客阿勒得尔图来到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被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我特别喜欢听《高高的兴安岭》这首鄂伦春小调,歌中把大兴安岭的美景、把鄂伦春民族对幸福生活的赞美、把对共产党的感恩唱得让人感动,因此我非常向往大兴安岭。”阿勒得尔图说。

热爱生活、热情豪放的黑龙江人创作了大量贴近生活、群众喜欢的歌曲。黑龙江利用丰富的歌曲资源优势,与旅游产业进行优势互补。现在的黑龙江,无论是地市县区还是乡镇村屯,几乎都有属于自己的原创歌曲,为旅游影响力打下了坚实基础,更为文旅融合创造了条件。据了解,在进行“歌曲+旅游”建设时,黑龙江把包括《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故乡黑龙江》《雪花飞》《我在黑龙江等你》《林口之恋》等歌曲送到景区、送到宾馆、送到游客乘坐的车上的同时,通过各种媒介把歌曲向国内外传播,让游客通过歌声了解黑龙江、认知黑龙江、走进黑龙江。

“黑龙江下一步将在‘歌曲+旅游’上再加大力度,通过精品培训培养一批技能精湛的歌曲创作人才。同时通过开展采风、交流、研讨等活动,创作一批在全国叫响的旅游歌曲,助力文旅强省建设。”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于峰表示。

▲ 黑龙江省歌曲创作采风团在嫩江采风


编辑:陈姝延

关键词:歌曲 旅游 黑龙江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