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闻
风从大湾区来
——“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的大湾区城市发展活力故事
珠江水暖湾区先知。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如今,粤港澳大湾区正通过建立数据标准,树立起文化自信,努力对外讲好湾区故事。12月1日,在“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发布的《新发展理念下大湾区城市发展活力指数报告》(下文简称“活力指数报告”)、《大湾区城市营商环境法治指数报告》(下文简称“法治指数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
活力指数报告以大湾区9个城市,包括深圳、广州、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和肇庆作为研究对象,围绕城市发展活力这一主题,从经济、社会、城市治理、人居、生活等领域进行分析。从综合指数排名来看,深圳、广州分列第一和第二,紧接着它们的,是佛山、东莞、珠海、中山、惠州、江门以及肇庆。
而法治指数报告则是全面对大湾区的营商环境和法制指数进行评估,报告显示,从营商环境视角来看大湾区内地9城的法治指数排名,前三是广州、深圳和珠海。
“大湾区在全国来讲,有很强的代表意义、示范意义和标杆意义,因为中国很多经济模式、商业模式、商业主体的创新,大湾区走在前列。这份报告通过对大湾区城市营商环境的法治指数进行持续观察分析和评估,希望借此激发湾区城市的市场活力,提升湾区城市的治理能力。” 深圳市华勤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贺倩明建议,未来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建立符合国际规则与湾区特色的立法体系,深化应用数字技术,建立智慧、高效、透明、公平的行政保障和司法保障体系。同时,还要加大法治资源保障力度,多维度提高法治能力。
用数据描摹过去五年,大湾区城市发展活力。用数据建议,未来五年的新征程中,大湾区城市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
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湾区城市发展指数》报告会主持人、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陈娟感叹道,与日本东京湾区“吸血”般的把周围的城市变得苍白不同,粤港澳大湾区利用自己的产业梯队,不同的梯队,产业分布的不同,反而向湾区其他的城市进行“输血”,“这应该就是我们在讲述‘中国故事’的时候,中国和其它不同湾区之间的不一样的故事,因而‘读懂中国’活动是更有价值的。”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处于由港口经济、工业经济发展阶段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发展阶段迈进的过程中,大湾区内各个城市愈发水乳交融,共识愈发明晰。
“短短的两年多的时间,广州市已经有45个港澳青年创业的服务中心。港澳青年不仅仅走进大湾区里面,同时也吸取了更多的经验,走出大湾区。”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主任林惠斌表示,应加大宣传大湾区城市良好的营商环境,更关注港澳青年,加大力度讲好他们在大湾区的生活故事。“我对未来大湾区有更好的期待,也相信会有更多的港澳青年融入这里的发展。”
广州市政协委员、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文也赞同进一步做好做大对外宣传工作,“在香港可能很多本地年轻人得不到这类活动信息,希望未来可以更好地开拓香港的宣传渠道。”在他看来,讲好中国故事,能让更多的香港青年人“读懂中国”。
佛山市南海区政协委员、工合空间联合创始人兼CEO叶兴华在2017年创立了佛山工合空间和中山工合空间,累计孵化创业项目100余家,其中港澳团队已经有68.5%。“作为新青年,我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有很多,希望能发挥做好粤港澳超级联系人的角色,通过我的讲述鼓励更多香港青年成为新青年,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
为了讲好粤港澳大湾区的故事,12月1日,在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期间,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与广州市委宣传部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根据该协议,双方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平台机制建设、“全球大湾区论坛”等重大议题设置、国际活动策划、宣传舆论引导、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在致辞中指出,此次战略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和广州市共同开启了大湾区国际传播的新篇章。战略合作双方要加强湾区国际传播平台机制建设,共同打造“全球大湾区论坛”,共同开展涉港涉澳国际舆论引导,共同推广、塑造和提升国际一流湾区形象,共同为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作出积极贡献。
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新山则表示,宣传好粤港澳大湾区,既是国家战略的现实需要,也是国际传播的重要内容。广州有责任、有义务、有条件推动湾区国际传播,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对外讲好湾区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记者 林仪 揭春雁)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湾区 大湾 城市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