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益>公益资讯
第三届中英无障碍艺术论坛举办
人民政协网北京12月6日电(记者 顾磊)北京身身不息文化交流中心、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等举办的第三届中英无障碍艺术论坛于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当天举办。活动聚焦“包容,交流,创造”这3个关键词,邀请5位来自表演、视觉、音乐及影像艺术等领域的中英艺术家,分享他们在无障碍艺术沟通与创造方面的思考和实践,继续倡导通过开放、多样及有效的沟通,为艺术创造提供更多的机会。
本次论坛的演讲嘉宾包括青年作家、戏剧导演陈思安,插画师、舞者翟进,视觉艺术家刘毅,艺术家、制片人凯茜·玛格Cathy Mager,作曲家本·伦恩Ben Lunn。5位艺术家从不同角度来分享各自在无障碍艺术沟通与创造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论坛展映了3部纪录短片,以多样视角展现残障群体如何通过艺术与社会建立连接。“艺术无障碍平台”(Access for Change)是在第二届中英无障碍论坛上推出的一个共创机制,致力于促进文化艺术场馆、机构及个人与残障社群的连接,推动文化艺术硬件设施、内容制作及宣传沟通等的多元化与包容性,创造无障碍的文化艺术参与和创作环境。此次论坛展映的这3部短片,用一种感性的方式记录了该机制推出1年以来的一些成功案例。
3部短片中,第一部是《合》(口述影像版本)。探索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舞蹈影像《合》特别推出口述影像版本,由中方编舞王亚彬配音,让视障和听障人群创造享受。在无障碍版本的制作过程中,两位口述影像顾问视障人士朱浚溢、轮椅使用者田芸凡倾力投入,以独特的角度改善了口述脚本的文案及叙述方式,帮助口述文字与影像画面更好地融合。
第二部是《你看起来好动听》。短片讲述了甜饼在儿时的一次高烧后失去听力,长大后她致力于为听障人士发声,特别是支持听障儿童发展的项目。今年夏天,甜饼受制作人多多邀请,作为公益策划人,与导师陈思安及助教们一起,参与完成了“蜗牛邮局”听障儿童及青少年写作/戏剧工作坊重庆站的工作。她们希望通过写作、戏剧、表演等艺术形式,结合双语(手语和汉语)的沟通模式,陪伴并支持听障儿童及青少年自我表达,与自我、他人、自然、社会进行交流与对话。
第三部是《容易空间》。“容易空间”是由乐益融社会事务所主理的一个残障、性别、老年、儿童友好的无障碍空间,空间由清华大学建筑师揭小凤以低成本、融合共创的方式改造完成,是北京残障姐妹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的接纳性空间。今年11月,乐益融/“残障姐妹BEST”公益团体发起的残障女性艺术赋能项目,特请戏剧导师屠彬为关注残障议题的姐妹量身定做了一部讲述自己故事的戏剧。项目公开招募20名残障和健全演员,经过8次排练,在舞台上呈现一部包容性艺术作品。短片记录这个无障碍空间里流动的故事。
身身不息文化交流中心创始人葛慧超发言
无障碍艺术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可能性,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体验文化的多元性。身身不息文化交流中心创始人葛慧超说:“我们相信‘包容,沟通,创造’的力量,期待有更多的组织、机构以及实践者加入这股涌动的潮流中。”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无障碍 艺术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