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资讯 多彩旅程 美丽中国 茶旅人生

首页>旅游>资讯

产业富民 文化铸魂

广西博白:客家乡村走上振兴路

2021年12月22日 15:48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游客在“一碗茶”茶庄休憩    郭凯倩 摄

▲群众在王力书吧阅读、休闲    郭凯倩 摄

本报驻广西记者 宾  阳  郭凯倩

12月17日至19日,广西博白县大良村迎来热闹的几天。2021年博白县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特色美食节暨博白县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大良村水楼前广场举行,开启一场共话丰收的乡村振兴盛宴。

大良村是距离博白县城4公里的一个客家村落。走进大良村,只见村道干净整洁,墙绘精美雅致,老房古色古香,屋前栅栏交错,儿童嬉戏打闹,一幅和谐的乡村画卷尽收眼底。近两年,大良村在博白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文化铸魂艺术美”的要求开启了乡村振兴建设工程。

如何发展特色农业?如何推动农村振兴?农民幸福感从何而来?博白县努力以客家文化为特色,走出一条“博白模式”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在展销会上,长如手臂的那林草鱼,有机肥种植的大如脸盆的白菜,鲜嫩脆口、名扬海内外的博白蕹菜(空心菜),远销国内20多个省区市以及东南亚的“博白桂圆”……博白县28个镇的乡村企业和村民代表齐聚,展示当地出产的各类优质农副产品。博白白切、落水包、簸箕炊、禾线籺、鸭脚、牛腩粉、酸料、牛骨汤等传统客家风味美食琳琅满目,让人食指大动,每个摊位前等待付钱的人群排起了长队。

“依靠学习专业的农业种植技术,我在大良村建立了蔬菜基地和苗圃基地,种植生态有机蔬菜、时令花草、苗木等作物。”作为新农人的黄文海,通过带领村民发展规模种植,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00多万元,解决大良村60多人的就业问题。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大良村一方面推动蔬菜、苗圃、茶叶“三园”经济,鼓励村民探索天冬等特色作物规模种植,另一方面通过盘活资源,将废弃养殖场改为仓储物流基地,吸引企业前来投资建厂。如今,各类企业排着队落户大良村,建立了25家小型仓储物流基地,50多家企业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00多万元的收入。

乡村振兴,产业为体,文化为魂。大良村是博白县典型的客家村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大平坡水楼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水楼四周有5米宽的护河,圆拱门半露水面,倒映水中,环环相扣,水楼便如虚浮水中,微波荡漾,隐隐浮动,故名“水楼”。而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在此处教学的历史也吸引了众多市民群众慕名前来。这座英式别墅阁楼,是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重新修缮后,面向游客开放。

“以文化推动整个乡村振兴建设发展是我们的特色。”博白镇党委书记戴永旺说,今年以来,大良村筹集资金、集思广益,重点打造大平坡水楼这一旅游景点,以客家风情为主调,将大平坡屯作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点进行打造。据悉,大良村先后向乡贤和村民募集了300多万元投入建设,打造完成庭院3个,建有2个凉亭、2座拱桥,建设客家风情宣传长廊300多米,绿化带约200米,花带400余米,健康步行小道2000多米。

同时,依托水楼大力打造王力名片,将水楼旁的废弃猪场改造为王力书吧,脏乱差的桂圆林改造为王力诗词文化园,建成家风家训巷,打造融书画文化沙龙、王力诗词格律培训、国学知识讲座、媒体直播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我们还计划重新修缮水楼主人李慎西的故居,将文化之‘魂’推向新高度。”戴永旺告诉记者。

经过改造后的大良村,一步一景观,一户一特色。水楼旁茂林修竹,村溪中清流激湍;昔日兰亭胜景,今日王力书吧;诗词漫画、村规民约、治家格言等遍布村中……2021年,大良村还组织开展了6次不同形式的读书会、音乐节等文化活动。一系列改造让大良村处处洋溢着文化的气息,也带来乡村旅游发展的希望。在水楼旁,一座充满田园情趣的“一碗茶”茶庄成为游客休憩驻足的好去处。茶庄主人周先生说,正是看到大良村的巨大变化,才促使他到这里投资。而在大良村村口,主打客家特色菜的五星级农家乐——“水楼农庄”在周末同样客满盈门。据了解,如今大良村周末游客接待量可达到2000余人。

“村子变亮了,生活变好了,现在我们走的是水泥路,住的是楼房,城里有的,我们都有!”68岁的村民林明汉骄傲地说。

大良村的蜕变是博白县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博白县正实施“33362”工程(即围绕三大定位,实现三大目标,做好三篇大文章,打赢六大攻坚战,实施两大保障工程),大力建设农工文旅强县、客家特色名县、冲刺全国百强县。

“下一步,我县将着力做好乡贤聚力助推乡村振兴大文章,凝聚乡贤力量、聚焦风貌塑形、深耕特色农业带动乡村建设,大力打造‘一园三带五基地’,把富硒产业、奶水牛产业培育成‘双百亿’产业;着力做好客家特色引领文旅融合大文章,挖掘提升客家美食产业和客家乡村文旅产业,努力聚焦风貌塑形推进乡村建设,深耕特色农业带动乡村建设,打造‘博白白切’‘客家村落’品牌,进一步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博白县委书记孙国梁说。


编辑:陈姝延

关键词:乡村 大良 客家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