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闻
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盗版损失同比上升2.8%:
中国版权协会携网络作家联名倡议打击网络文学侵权盗版人民政协网北京5月27日电(记者 孙琳)5月26日,中国版权协会举办《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与发展报告》发布会。会上,中国版权协会发布了《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网络文学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盗版侵权的“三座大山”——盗版平台、搜索引擎和应用市场。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盗版损失规模为62亿元,同比上升2.8%,保守估计已侵占网络文学产业17.3%的市场份额。其中,近7成网络文学平台和近8成作家认为,搜索引擎是网络文学盗版内容传播的主要途径。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在致辞中表示,要坚决把网络文学的侵权盗版纳入“剑网行动”重点之中,对恶意侵权盗版,达到刑事门槛的,必须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为净化网络文学的版权环境,网络作家月关作为行业代表在会上发出倡议,呼吁社会各界联合起来对网络文学侵权盗版行为予以曝光、公示,呼吁搜索引擎和应用市场停止侵权,共同保护网络文学的原创内容生态。随后,上海市网络作家协会、广东省网络作家协等20地省级网络作协,晋江文学城、阅文集团、番茄小说、纵横文学等12家网络文学平台,爱潜水的乌贼、烽火戏诸侯、猫腻、priest、唐家三少、吱吱等522名网络作家联名响应倡议,这也是网络文学行业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体呼吁。
据了解,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着盗版侵权屡禁不绝的困境。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盗版平台整体月度活跃用户量为4371万,占在线阅读用户量的14.1%,月度人均启动次数约50次。多数网络文学平台每年有80%以上的作品被盗版;82.6%的网络作家深受盗版侵害,其中频繁经历盗版的比例超过四成。
而层出不穷的盗版行为背后,是规模化、体系化、产业化的盗版利益链。网络文学盗版从早期的手打复制、截图分享、贴吧搬运发展到现在已形成“购买软件-搭建网站-宣传推广-获取广告-资金结算”的完整黑产链条。
报告对网络文学平台和作家的调研显示,搜索引擎和应用市场作为盗版内容传播的主要渠道,侵害最为严重。互联网的重要入口,搜索引擎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便捷性,但也成为众多盗版站点的聚集地,其推出的竞价排名、聚合链接和转码阅读等功能又加剧了盗版内容的传播。报告同时指出,应用市场对于阅读类App的管理也存在较多漏洞。大部分应用市场对App上架的审核并不严谨,缺乏对App上传者的企业经营属性、过往记录、证照资质、作品授权等方面的追溯和审查,对于App侵权行为的管控力度也较弱。
盗版泛滥,也直接造成作家的收入损失,打击创作热情。报告显示, 96.6%的作家认为盗版会影响创作动力,其中受到严重影响的作家高达64%。另据阅文集团数据,仅2021年因为盗版受影响的作家达到6万名,近万部作品因为盗版不得不断更。
据报告分析,“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是当前网络文学盗版侵权愈发猖獗的核心原因。报告显示,64.3%的网络文学平台认为,“搜索引擎、应用市场不愿配合”是维权的主要挑战。
今年4月,由作家联合,网络文学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已搭建了业内首个盗版举报公示平台“全民反盗版联盟”,旨在调动全行业力量,对搜索引擎、应用市场、浏览器等重点侵权渠道进行集中举报,通过全民监督推动侵权渠道整改。对此,中国版权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悦表示,“全民反盗版联盟”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推动网文盗版的全民共治,是对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的有益实践。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则指出,网络文学版权治理的当务之急是压实搜索引擎、应用市场、广告联盟等利益相关平台的主体责任,加强打击力度,从源头斩断盗版利益链。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网络 盗版 文学 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