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资讯
国企改革做对了什么
——中国经济怎么看之八十八
7月初,年度过半,照例要盘点一下。国企改革是很多人关注的一个热点。
眼前有条新闻:近日,国务院国资委明确,中国宝武、国投、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中国建材等5家企业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此外,航空工业集团、国家电投等12家企业继续深化试点工作,中国诚通控股、中国国新控股试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工作正在进行。
这是国资改革从“管资产”为主转向“管资本”为主的标志性事件。
从发展目标看,改革没有完成时。当下,距我们的改革愿景,依然还有很长距离,需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
从发展阶段性讲,总结经验,以图长远,也是一种科学态度。当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也有必要对国企改革做一个小结。
从媒体人角度出发,我从需求、供给两个维度,用“靠谱、有效”四字足以形容。
先说需求端。
老百姓评价一个人,“靠谱”还是“不靠谱”是常用的标准。从普遍意义上讲,或者从绝大多数消费者视角看,当下国有企业提供的产品,完全可以用靠谱形容。
比如,清晨起床,我们喝着“三元”的牛奶,不用担心里边有啥不好的东西;出门坐公交、地铁,不用担心司机不开心,撂挑子了;在单位用电脑打资料,不用担心网络突然就没了……即便曾被很多消费者鄙视的国企小轿车,现在开起来的感受,也并不比进口车差多少;更不用说飞驰的高铁、上天揽月的嫦娥、太空遨游的北斗,不仅让国人倍感自豪,也让我们在这个不安定的星球上,多了很多安全感。
再说供给端。
衡量经济行为,效率是核心指标。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来讲,效率提升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自身经济指标改善和国家整体经济质量提升。
国有企业效益方面,最近国资委披露的数据很多,我仅摘取几句:截至2021年底,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59.3万亿元,比2012年底增长2.6倍,年均增长15.4%;十年来,中央企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6.2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0%;截至2021年底中央企业拥有研发人员107万人,比2012年底增长53%。
中国经济质量提升的宏观数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俯拾即是,不再赘引。我仅举一个小例子:我国5G技术的成功弯道超车,正来源于民营高科技企业华为的持续深耕,以及其与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多年的紧密深度合作。
从全局眼光看,国企老大哥们与上亿民企小兄弟们的紧密合作,正是中国经济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国企改革 中国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