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正商量 提案摘编 议政瞬间

首页>协商>委员声音

努力开创新时代宗教工作新局面

2022年07月14日 15:52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政协“努力开创新时代宗教工作新局面”委员读书群学习交流发言摘登(三)

2021年12月3日至4日,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推动委员及时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以第八期委员读书活动为契机,开办“努力开创新时代宗教工作新局面”读书群,4个月时间,组织委员阅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材料汇编》及《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释义》《中国五大宗教知识读本》等相关书籍,进一步深化委员对新时代怎样认识宗教、怎样处理宗教问题、怎样做好党的宗教工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全国政协委员、时任民族和宗教委员会驻会副主任杨小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哲学院教授张风雷担任群主。读书群采取自主学习、专题导读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读书学习。读书群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九个必须”和“三支队伍”建设划分10个专题,充分运用了委员和专家学者中宗教工作“三支队伍”的力量。邀请全国政协常委,时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作开群导读,20位富有研究心得或实践经验的委员、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专题导读。邀请各宗教全国性团体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就“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宗教基本知识”等提供延伸阅读材料。

4个月时间,共形成导读材料15.5万字,延伸阅读材料24万字,提供了大量反映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情况的图片、视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读书群学习宣传了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讲解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就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除全国两会期间外,每个工作日上午、下午都安排导读、阅读材料发送,保证读书不间断、交流不停歇。委员发言7657人次,浏览4.21万人次。围绕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谈学习感想、工作建议。宗教界65名委员中除2位有特殊情况外,63位都入群发言互动,读书研学气氛热烈。来自五大宗教的委员围绕推进全面从严治教开展学习讨论,最终促成宗教界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作《提升自我管理水平 促进我国宗教健康传承》大会发言,在全国宗教界广泛凝聚了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全面从严治教,促进我国宗教健康传承等共识。

为期4个月的读书群,成为全国政协学习宣传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平台。有专家说,如此广泛、深入、系统,持续数月进行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学习宣传,对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定会产生积极深远影响。

指导新时代宗教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王作安

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闭幕后不久召开的,是一次观大局谋大势、指方向明遵循、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会议,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必将在党的宗教工作史上书写新的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科学分析了宗教工作面临的形势,全面部署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重点任务,着重强调了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党的宗教工作实践的最新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最新发展,是指导新时代宗教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政协委员学习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要结合新时代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和政协委员工作职责,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带头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为开创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新局面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原局长)

深刻认识做好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

何虎生

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社会实体,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党的宗教工作创新推进,取得积极成效。我们要胸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宗教工作,这是我们谋划宗教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宗教工作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深化对党的宗教工作性质和方法的规律性认识,形成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有关方面共同重视宗教工作的良好局面。要保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在人民群众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要政权巩固、社会太平,就必须重视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广泛团结信教群众。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毛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关于宗教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回答了新时代怎样认识宗教、怎样处理宗教问题、怎样做好党的宗教工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做好宗教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我们要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深入学习领会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关键所在,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深入学习领会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深入学习领会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宗教工作关系党的执政前途和命运,努力形成宗教工作的强大合力;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深入学习领会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不断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从实现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高度,深入学习领会宗教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推动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加强互联网宗教事务管理

吴世忠

无论对互联网来说,还是对宗教来说,互联网宗教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生事物。世界各国对互联网宗教的治理都还处在不断探索之中,我国的互联网宗教治理体现了制度优势、取得了显著效果、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仍需要在法治建设、引导管理、信息化平台以及风险防范化解等方面不断加以完善。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下,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充分发挥我国宗教事务治理体制优势,不断提高互联网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水平,广泛凝聚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我国互联网宗教就一定能够依法、有序、适当、可控地发展。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保密局原副局长,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原首席科学家、研究员)

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

王珍

构建积极健康宗教关系的主要内涵与实践要求,是新时代宗教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宗教关系包括党和政府与宗教、社会与宗教、国内不同宗教、我国宗教与外国宗教、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等关系。促进宗教关系和谐,以上这些关系都要处理好。宗教是一种积极性、消极性共生共存的社会现象。处理我国宗教关系,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强化党的执政基础这个根本,必须坚持政教分离,坚持宗教不得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实施,坚持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宗教关系涉及诸多层面,其中政教关系是宗教关系的核心,宗教关系的其他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政教关系的制约。古今中外,出现过不同类型的政教关系。中国的宗教关系与国外大多数国家不同,与世界上一些国家宗教占主导地位形成的宗教关系更呈现出不同。构建积极健康宗教关系目的是引导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民族宗教教研室主任)

培养一支精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熟悉宗教工作、善于做信教群众工作的党政干部队伍

田向利

加强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能力水平,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宗教工作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和政治教育,推动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入脑入心,在深刻领悟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不断提高广大宗教工作党政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始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着力提高凝聚共识能力。要以政治引领凝聚推进宗教中国化力量,以文化切入厚植推进宗教中国化基础,以典型示范营造推进宗教中国化良好氛围,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与党同心、与国同行”,不断增强“五个认同”。要加强工作培训和实际锻炼,着力提高善做信教群众工作的实践能力。要聚焦“导之有方”把准向、“导之有力”把好度、“导之有效”深扎根,突出实践导向、紧贴工作实际,抓培训、抓基层,扎牢根基、打牢基础,不断增强宗教工作党政干部做好信教群众工作的实际本领,广泛团结和有效引领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人心、团结奋斗。

(作者系四川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省总工会主席)

支持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

马廷礼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宗教团体该怎么做?从工作实践看,应当把“拥党爱国守法文明”作为新时代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根本要求,体现到管理指导教务、引导信教群众、开展宗教文化研究等细微之处。“拥党”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当今盛世中国、就没有信教群众幸福生活的朴素道理,切身体悟在党的领导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爱国”就是要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根植“国家好、宗教才能好”的理念,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心怀爱国之情、坚定爱国之志、常思爱国之举,把爱国融入宗教信仰,融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具体实践。“守法”就是要学习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法和教规的关系,弄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树牢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公民意识。“文明”就是要引导宗教与时俱进,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用现代文明影响宗教,防止宗教走向复古、封闭和倒退。同时,要引导宗教界人士注重宗教修持、品德修养,树立良好形象,适应文明进步要求。

(作者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政协党组副书记)

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

郑钢淼

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事关新时代宗教工作长远,事关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有效落实。从我们党的统战工作实践来看,高度重视宗教界代表人士培养,有利于做好信教群众工作、有利于宗教自身健康传承、有利于防范和化解宗教领域风险隐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抓住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有效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各级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通过建立健全民族和宗教工作专项协作机制,统筹各方资源,层层压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质量优先,着眼于优化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层次和结构,制定符合他们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的人才规划。要发挥宗教团体主体作用,支持宗教团体开展对外交流,加强教职人员队伍管理,指导宗教团体完善内部行为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宗教人才选拔任用和考核管理机制。要发挥宗教院校优势,宗教院校要与高校、研究院所在师资共享、委托培养、共建研究基地、开展联合调研、组团国际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探索宗教界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全面推进宗教工作法治建设

冯玉军

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法治化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群众宗教信仰,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要坚持政教分离,坚持宗教不得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实施,坚持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要提高宗教界自我管理水平,提高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要用法律规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行为,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要保护广大信教群众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与教规的关系,提高法治观念。宗教活动应当在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开展,不得损害公民身体健康,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不得干涉教育、司法、行政职能和社会生活。要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处理宗教问题基本原则。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活动涉及公共利益,遵守宪法法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不允许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

(作者系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法学院教授)

培养一支思想政治坚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学风优良、善于创新的宗教学研究队伍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

郑筱筠

“培养一支思想政治坚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学风优良、善于创新的宗教学研究队伍,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这是全国宗教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加强宗教学研究队伍建设,意义重大。立足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为何要加强新时代宗教学研究队伍建设?应该建设什么样的新时代宗教学研究队伍?怎样建设?这既是我们新时代做好宗教工作的时代之问,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挑战,是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学三大体系建设的挑战,也是实施人才强国、建设理论强国的挑战,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队伍在宗教工作格局中的定位。为此,应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聚焦加强宗教学队伍建设,一是从历史逻辑的角度,深刻理解不断开创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局面,加强宗教学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二是从理论逻辑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学队伍建设在党的宗教工作格局中的作用;三是从实践逻辑的角度,探讨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队伍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的实践路径。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徐以骅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并且深刻阐述了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实现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的全面系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于我国如何看待和处理国内外宗教事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宗教问题如与社会和民族重大事件尤其是境外敌对势力等因素相关联,那么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宗教就极可能产生具有“全局性”的后果。而做好党的宗教工作,则是舒缓宗教领域国家安全压力和防范宗教安全风险的根本途径。我们要始终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执行党的正确宗教政策,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基本原则,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不断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而促进教内和谐、教教和谐、宗教与社会和谐,整体性地降低宗教安全隐患,提高我国对宗教安全风险的预防和管控能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

观点集萃

要深刻认识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党的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广大信教群众也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宗教工作要立足于团结教育广大信教群众;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广大信教群众的法治意识;要注意方式方法,善于做好信教群众团结引导工作。

——中央统战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张训谋

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做好对宗教工作的引领、规划、指导、督查。统战部门要负起牵头协调责任,宗教工作部门要担负起依法管理责任,各有关部门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要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宗教工作。要广泛宣传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宣传宗教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宗教方面宣传舆论引导。党的基层组织特别是宗教工作任务重的地方基层组织,要切实加强宗教工作,做好信教群众工作。

——中央统战部宗教研究中心副主任 加润国

贯彻落实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提出的“必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党政干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能力水平,需要宗教界进一步提高依法开展宗教活动能力水平,这对于提高国家宗教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团结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研究员 沈桂萍


编辑:贾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