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抗汛救灾进行时

带头重建,再塑“首都西部后花园”

2023年08月23日 17:5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8月23日电(记者 袁世鼎  通讯员 李玉国  付仁帅)深山峡谷,机器轰鸣。一行越野车队打着双闪跋涉在蜿蜒山路,路旁河道里挖掘机正伸长铲斗使劲挖泥、清运杂物。

车队间距拉得很开,速度时快时慢。遇到大石旁落、泥浆堆积的地方,一簇簇石头子从山上不时滚落,打在车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这时车子就会紧踩油门加速驶离;而走到峡谷转弯处,前方路基被“掏空身躯”、“整块旋走”,就出现一条二三百米长的巨大豁口,这时车子就得下潜三四米,在抢修出来的沙石路上一阵颠簸,才能攀爬回原有路线。

经过艰苦跋涉,车队抵达站点之一——一个叫“向阳口”的深山村落。车子进村没多远,车轮就陷在淤泥和石头渣子里,走不动了。队员们随即下车,一脚落下,踩在脚底的竟是一辆车的顶棚......

这不是灾难片的片场,这是重特大灾害的现场。8月16日起,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暴发两周后,门头沟山区部分道路还在因施工抢修处在交通管制状态,区政协组织的“同心抗洪•灾区行”行动已然拉开,四辆越野车带着专用车证、拉着委员整日穿梭在大山之中。

察水利、看水道,走沟域、进村落。视频传布的洪流冲击眼球,水毁石击后的现场同样震颤人心:300多年的古树被连根拔起,长眠在地上;随处可见的电线杆子、变压器几成匍匐状,身上缠绕的电线拉扯着才不至于倾倒;有的村庄被削掉半拉,剩下的房子七零八落,歪斜着苦苦支撑;有的房子淤泥堆积高及房梁,院里院外灌满泥浆,从“精装修”一下子回到“毛坯房”......

只有走到现场,才能知晓“重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量级、更加谨记自然的疯狂;只有走近群众,才能了解他们多么珍惜用一砖一瓦辛苦半生垒成的家、更加懂得他们的盼望;只有走遍大山各个角落,才能把握莽莽西山条条沟谷的山势水势、更加明确重建的方向。

“灾区行”活动的举办,标志着区政协抗洪救灾工作,已经从“同心抗洪”向“同心重建”转段。聚焦“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和灾后恢复重建”履职尽责,已被区政协列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协工作的重中之重,整体安排已做出部署,“同心重建美好家园•政协委员在行动”率先打响,广大委员也迅速行动起来:

——聚识重建,助力打下敢于拼搏、团结奋斗“强心剂”。恢复重建,首要是信心重建。战胜灾难,亟需要在全社会发扬敢于拼搏、团结奋斗的斗争精神。医药卫生界委员李娟,发挥本职优势,向妙峰山、潭柘寺、落坡岭等地派出心理医生,进行灾后心理应急救援,鼓励大家直面困难、生产自救。医药卫生界委员李跃华、妇联界委员袁冬梅发挥专业优势,针对一线抗洪救灾干部职工提供免费心理服务,为大家接续奋战加油鼓劲。更多委员利用委员联系群众工作站(室)、“连心桥”既有机制,深入界别群众,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引领大家跟党走、向前看。

——聚智重建,深度建言灾后重建规划编制。面对重建家园的急切梦想,灾后重建规划慢不起但也急不得,必须科学理性、审慎编制。广大委员参加“灾区行”活动边走边看,深入思考,提出多项建设性意见建议。特邀界委员韩增勇、农业界委员张殿芳等提出,“这次山洪冲刷形成新的水痕边界,建议以这个边界为界,重新划定生态红线、河道蓝线范围,对划线范围以内的建筑物另址迁建”;特邀界委员童利红、文体界委员光善红等提出,“门头沟作为生态涵养区和文旅休闲区,村民的房子自带‘民宿’属性,一栋房子就是他们的‘产业基地’和生活来源,对于修缮或重建房屋,在政府帮扶基础上应鼓励村民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建设标准从‘民房标准’提高到‘民宿标准’”。文体界委员顾大勇、工商联界委员张野等提出,“应在山洪沟上游人口稀少区段,建立梯级消能工程,逐渐削减山洪灾害的能量,在下游段采用疏浚排泄措施,抓紧开展永定河河道清淤治理”;区政协常委、无党派界委员黄殿琴、特邀界委员丁奇等提出,“在坚持韧性城市建设方向的同时,加强对水灾保险的宣传,尤其是对河谷周边居住工作的居民,可组织相关保险公司开展水灾保险的宣传,自愿上险,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委员一条条真知灼见源源不断,经过政协平台收集、整理、上报,及时抵达到区委区政府决策案头,众智汇聚到重建规划编制之中。

——聚力重建,先“撸起袖子”行动起来。恢复重建,贵在不等不靠、带头行动。科技经济界委员鲁欣,带领企业员工与企业所在地村民一起清理修缮损毁道路,进行全村清淤、消杀,有序开展恢复重建;文体界委员梁国春,积极带领企业员工清理景区、修缮损毁物品,开展生产自救;工商联界委员刘会军,带领公司130余名员工对三家店、高家园、小园、城子连续7天进行清淤除障及环境消杀,在做好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携手社区居民一道回归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文体界委员光善红,创办的以传扬皇家琉璃文化为特色的“新乡村•宝顺宅院”精品民宿,已作为首批恢复营业的“门头沟小院”开门迎宾;工商联界委员李夺,正带领产业基地员工和所帮扶村民,对洪水冲散冲毁的几十万盆花苗进行归位、扶苗、培土、修复,这项以林下经济为切入、以村企合作为基础、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亮点、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大放异彩的“林花模式”,正恢复元气、等待最美绽放......

“同心重建美好家园•政协委员在行动”,不仅得到区政协委员热切响应,还得到兄弟区政协的大力支持。西城区政协主席班子带队查看门头沟受灾镇村情况,对接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西城区政协委员沈巍、燕斐、孙妍对灾后重建伸以援助之手;石景山区政协将“委员灾区行”列入工作日程,即将组织委员赴门头沟开展工作对接......

一切的一切,都是“让老区人民先渡过难日子”。

所有的所有,都是“让老区人民最终过上好日子”。

门头沟,因这次百年一遇暴雨山洪灾害,走进全国视野。追溯“门头沟”名称由来,是该区有一处叫“圈门”的地方,“它的前头有条沟”。

经此“抗洪”一役,40万门头沟老区人民,包括180名政协委员,通过不屈不挠的抢险自救、可歌可泣的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恢复重建,在新时代,给“门头沟”这仨字强力灌入昂扬向上的奋斗气息。正如8月20日区委区政府《再致全区人民的一封信》中所说:

只要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始终坚定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决心,继续展现迎难而上、不畏困难的勇气担当,持续凝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力量,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够全面夺取防汛救灾、重建家园的新胜利!

加油,门头沟!

编辑: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