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3年中医药杏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大会>融媒记录
温长路: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厚积薄发
“庐山,中医杏林文化发源地。董奉先生曾在这里立足扎根,并用他的智慧与仁心仁术的医德为中医树立楷模。”10月26日至28日,“2023中医药杏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在江西省九江庐山市举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参加大会,并讲述对董奉医德医风和中医药文化的理解。
温长路,教授、主任医师,作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
说起东汉名医董奉在庐山脚下行医营杏的故事,温长路说:“董奉先生为百姓服务,患者为他种的这片杏林,变成了如今歌颂医德的代名词。我们把‘杏林文化’作为中医药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发展和补充,是完善中医药文化,使其在传承老祖先智慧基础上,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文化需求。”
“从东方文化到中华优秀文化,再到中医药文化,说起来是一脉相承的。”温长路说,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伟大、之所以生生不息,是我们的文化不断传承、不断发展的结果。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老祖先赋予的、在这片大地上土生土长的、代表我们民族的医学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而我们常说的厚积薄发,也是中医药文化的一个特点。它表现为平行线型的双线传播方式,一条线是继承老祖先的智慧向前,另一条线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提出新观点,从而向前发展。这两条线始终是平行向前走,一条在继承,一条在发展,相辅相成。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叫做与时俱进。
“2500年前说的‘天人合一’,人要与大自然相适应。但那时候的自然环境没有汽车,没有各种所谓现在的污染,人适应了。2500年后,我们还在说‘天人合一’,还是这4个字。但实际上它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内容变了。现在的‘天人合一’是新时代新环境下,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就是中医药文化的灵魂,也是它长盛不衰、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
温长路希望每个人都能学习一点中医药文化,传承一点中医药文化。不要小看自己这“一点”的力量,所谓点亮一盏灯,照亮一片人。大家都把这个“灯”点亮,那就是满天星斗,就是一片光彩。(杨冰)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