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政协主席面对面
北京市延庆区政协:争当“领头雁” 为长城文化带建设贡献“政协智慧”
延庆,不仅是北京市的“后花园”,更是中国长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地。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勉励大家“接续努力、久久为功,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作为北京地区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近年来,延庆区在保护传承长城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也是延庆区政协服务全区大局的一项重点工作。近日,延庆区政协主席张远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政协主席面对面》栏目,围绕延庆区政协在保护和传承长城文化、促进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等方面分享经验做法。
主持人:近年来,延庆在保护传承长城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区政协贡献了哪些力量?
张远:近年来,延庆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城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扛起保护长城的历史责任,提出“争当长城文化带建设‘领头雁’”的目标:一是制定实施长城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二是推进长城保护区划调整实施,以八达岭长城与九眼楼长城为核心,串联延庆长城资源;三是探索“科技+”文物保护途径。充分利用无人机科技手段,以数字为驱动,打造数字长城;四是持续扩大长城文化影响力。高水平办好北京长城文化节,高标准办好八达岭长城文化论坛,举办长城音乐会,让游客能够感受沉浸式的游览体验;五是大力推进长城沿线乡村振兴。
围绕以上目标,延庆区政协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围绕长城协商建言。延庆区政协持续把“争当长城文化带建设‘领头雁’”作为区政协的重点协商议题,围绕该议题赴北京各区及河北、天津等多地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国内外长城保护的好经验,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2023年延庆区政协围绕长城保护提出“做‘领头雁’要有高远的站位视野”“建设国际一流的中国长城博物馆”“以长城为轴带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打造全国‘数字长城’标杆”“推进长城文化进校园”“吸引各方力量积极参与长城保护发展”等10余项政策建议,得到区委、区政府的充分采纳,并细化成区领导牵头的专项督办台账,有力推动了长城文化带建设。二是加强深化长城研究。延庆区政协充分发挥政协文史工作的作用,加强文史资料征集整理和转化利用水平,积极参与《北京长城文化辞典》延庆分支部分的编审工作,广泛征集延庆区内长城文化的“三亲”史料。还聘任了解长城文化、热爱长城文史工作的同志担任延庆区政协的文史专员,分专题、分领域策划长城文化保护的文史资料,相继推出了《长城踞北(延庆卷)》《红色妫川》《长城传》等文史资料。三是搭建长城交流平台。加强与区外涉长城地区就共同课题开展跨区域联合协商,特别是积极推进京津冀三地政协就长城保护和发展联合调研。
主持人:接下来延庆区政协将如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
张远:一是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纳入延庆区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一起学习、一起推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上来。
二是聚焦长城保护利用履职尽责。自发地守护长城、传承长城文化,接续努力、久久为功,把争当长城文化带建设“领头雁”作为长期战略性课题来研究,紧紧围绕长城的保护与修缮、阐释与展示、融合与发展等重要内容,就如何传承好长城文化、推动文旅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等重要问题,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更多长城保护和传承利用的“金点子”,为区委区政府提供更多有效的决策参考。
三是广泛动员汇聚社会力量。坚持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与履行建言资政、凝聚共识这些职能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政协委员、政协文史专员的积极性。据初步统计,延庆区有四分之一左右的政协委员与长城的保护发展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一半的文史专员具有长城方面专家的资质。要充分发挥政协机关的引导作用和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带头作用,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及界别群众当好长城本体的保护员、长城故事的宣讲员、长城文化的研究员,还要做长城沿线乡村振兴的引导员,为争当长城文化带建设“领头雁”贡献政协力量。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延庆区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的经验做法,尤其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方面,有哪些特色做法?
张远:一是坚持加强政治引领履职尽责。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在区委领导下谋划和推动工作。延庆区政协创新打造,“1+N+N”学习模式,举办常委读书班,用好“政协委员大课堂”“读书沙龙”“委员讲坛”等学习平台,构建“周周支部学,月月飘书香,季季大研讨,年年有培训”学习机制,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深度融合。
二是坚持围绕中心大局履职尽责。坚持在日常工作当中围绕全区的中心工作开展工作。2022年冬奥会期间,延庆赛区的服务保障任务异常艰巨繁重,我作为政协主席担任延庆赛区赛事综合保障组组长,三位副主席分别担任医疗保障组、社会治安组、冬奥会办公室的牵头领导,全力以赴、圆满完成了延庆赛区餐饮住宿、食品安全、防疫检测、安检交通等各项赛事保障任务。可以说,广大政协委员积极投身赛事医疗救助、志愿服务、新闻宣传的第一线,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贡献了政协力量。
三是坚持深入调查研究履职尽责。坚持“不调研、不发言”,围绕区委全会提出的工作任务,精心制定政协年度协商计划。特别是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冬奥会世园会遗产利用、长城文化带建设开展了协商座谈。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立足“延怀赤”三地政协人才、智力和组织优势,与河北省怀来和赤城县牵头建立“延怀赤”三地政协协商工作机制,定期进行跨区域协商。聚焦“官厅水库及周边流域环境治理”“冬奥遗产后续利用”等重点议题,与张家口市、唐山市以及怀来县、赤城县等地联合调研,为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四是坚持强化自身建设履职尽责。我们提出坚持“五种劲头”,也就是争先进位的拼劲、勇于突破的闯劲、久久为功的韧劲、见行见效的实劲、奋发进取的冲劲,强化一线意识、一线思维、一线标准、一线状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发扬斗争精神。坚持委员的服务和管理并重,广泛开展委员走访活动。提出要转变工作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方法,扎实推进政治型、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服务型“五型”模范机关创建,不断提高新时代政协工作服务保障水平。
五是坚持不断开拓创新履职尽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延庆区政协也将此项工作列为履职创新的重点课题积极探索,延庆区政协提出打造“1+3”的工作体系来推动这项工作。
首先,完善制度机制,建成委员联系界别群众“主渠道”。我们及时制定了《延庆区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工作制度》,明确七个方面的联系内容和三类联系方式,并制定了工作落实的考核要求。同时,强化党组成员联系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三联系”工作办法,融会贯通,形成党建与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互促共进的工作格局。
第二,嵌入履职活动,架起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直通车”。延庆区政协坚持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贯穿于政协履职的全过程,每年召开的议政性会议都邀请群众代表列席会议。组建民主监督工作专班,每月围绕一个专题开展民主监督。比如,在停车、养犬、物业等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常年开展民主监督,取得了实际的效果。
第三,拓展平台载体,搭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连心桥”。打造“悦读书屋”委员读书品牌,助力“书香延庆”建设。建立委员工作室活动品牌,目前全区共有27个委员工作室,覆盖了全区所有的乡镇和街道。培育打造“延言议政”协商品牌,建立协商到社区(村)的工作机制,建立乡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联系政协工作机制,围绕农村地区农民增收难、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广泛开展“协商在社区”活动,把协商会开到田间地头。
第四,发挥特色优势,办实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暖心事”。深入开展“延言大爱”公益活动,定期组织委员开展送温暖、送法律、送健康、送文化等活动,认真办好《情况反映》《延庆诤友》政协刊物,使社会各界的愿望和诉求通过政协渠道得到系统的反映,充分发挥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的优势。
总策划:李丛杉 谭明悦
总监制:李木元 解艳华
监制:宋宝刚 康亮 韩月
导播:宋宝刚 康亮 周通
主持:韩月
记者:廖昕朔
摄像:满达呼 赖仁杰
后期:刘冠雄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