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视>资讯
《国家宝藏》第四季:让观众看到中华文明根植于血脉的智慧与力量
“天道酬勤,一代代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用勤劳的双手换来春华秋实,岁物丰成。千百年创业艰辛,换来这春满家园。这件八角铜镜,深埋在充满希望的田野,又伫立于大有可为的热土,见证着红红火火的大东北,振兴腾飞的新农村。”001号讲解员张国立在辽契丹文八角铜镜的“前世今生”故事后,动情地讲述着体会和感触,激起观众和网友的强烈共鸣。
7月2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四季在央视综艺频道(CCTV-3)播出第九期。节目中,国宝守护人徐帆、马思纯、李宏毅走进吉林省博物院,讲述《百花图》卷、中共吉林特支第二交通站隐藏文件用的花瓶、辽契丹文八角铜镜的前世今生。至此,《国家宝藏》第四季中来自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安徽博物院、福建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九大文博机构的27件国宝文物全部与观众见面,助力国宝出圈的同时,也从多个维度让观众看到中华文明根植于血脉的智慧与力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新时代熠熠闪光。
暑期“顶流”,国宝文物再掀博物馆热潮
“如果不是这期《国家宝藏》,我可能永远不知道还有这样的文物现在还能以水下展馆的形式与人相见,山城下次见,有机会一定去重庆亲眼看一看长江,饱览美好河山。”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出这样的文字。线上追更的火热同样也掀起线下新一轮的“博物馆热”。在节目第四季重庆期播出后,仅在第二天,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参观人数便预约爆满,除周一闭馆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至今仍一票难求,馆方为满足广大游客的参观需求,更是从7月20日起延长开放时间。
与此同时,由于《国家宝藏》第四季的播出,福建博物院的黄昇墓服饰、德化窑文昌坐像、《与妻书》也引发了广泛关注。为此,福建博物院自7月18日起以特展方式将这三件文物集中展出,以追溯八闽大地历久弥新的人文情怀。无论是黄昇墓中保存良好、制作精良的服饰品,为研究南宋晚期贵族妇女的衣装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佐证;亦或德化大师们千年以来将德化窑火传承不息,长江后浪推前浪,不断超越着我们对陶瓷的想象;还是《与妻书》中“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信条,引得世人缅怀革命先烈的崇高意志……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福建的地域文化特色,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走进来。
近年来,我国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博物馆更通过保存、研究、展示一件件历经岁月磨砺的古老文物,成为后人仰观文明的记忆殿堂。而随着“博物馆热”不断升温,打卡博物馆更逐渐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国家宝藏》再次让“因为一座博物馆到访一座城”成为风尚,助推博物馆成为今夏暑期文旅的“顶流”。
跨时空对话,“前世今生”照亮未来之路
回归初心,《国家宝藏》持续点亮多元一体的文明版图。携手全国九大文博机构,回答世界——我们的文明将为人类的未来提供哪些根植于血脉的智慧与力量!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节目在展示中华文化瑰宝的同时,还将其“今生故事”的视野延伸到国宝文物之外,通过把其放置到更广阔的时代发展语境下,从文化传承、家国情怀等不同维度,展现出古人为追求美好生活和梦想付出的努力,映射出新时代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引发观众对当下与未来的哲学思考。
治水作为中国历朝历代的必修课,故宫博物院的“青玉雕大禹治水山子”的今生故事就以“水利人”切入,演示数字孪生技术如何赋能现代水利建设的“大国智力”,也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更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它以全新的时代视角,回答了这个与人类相伴相生的古老命题,给历史交出了一份新的答卷。
从3000多年前的青海先民迈出探索世界的脚步,到“至圣先师”孔子周游列国开游学风气之先声,再到张骞穿着一双翘头履出使西域,用整整13年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丝绸之路,以及英雄的红军将士穿着破旧的草鞋走完长征路……节目通过讲述“11双鞋”的故事,展示几千年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从未停止丈量世界的脚步,而我们这一代人即使是要踏上更加未知、更加莫测的旅程,即使是要用自身的渺小去丈量宇宙的伟大,更要始终依然相信人的力量,相信人类的信念、勇气和坚韧。
锚定文明的坐标,聚力文明的远航。《国家宝藏》第四季实现了观赏性、知识性、思想性、传播性的统一,为文化艺术创作高质量发展再一次做出了有益尝试。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