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地方政协 正商量 提案摘编

首页>协商>主席日志

小平房村,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和美画卷

2024年08月16日 14:03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广袤无垠的华夏大地之上,无数的乡村宛如璀璨繁星般熠熠生辉,各自演绎着动人心弦、别具一格的发展故事。而在这浩如烟海的繁星之中,有一颗正以夺目之姿闪耀崛起的璀璨新星——小平房村。它宛如一座文明的摇篮,孕育着希望的种子;又恰似一片希望的田野,承载着梦想的力量;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杰出典范,吸引着世人的瞩目。此刻,让我们满怀期待与憧憬,一同踏入小平房村那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传奇篇章。

微信截图_20240816135300

讲述人:赵云岚(朝阳市政协委员、建平县政协主席

破茧成蝶:家园的璀璨蜕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曾经的建平县小平房村,宛如一颗被遗忘的明珠,隐匿于贫困的阴霾之中。它坐落于建平县城东南 4.5 公里处,下辖 3 个自然村、7 个自然屯、13 个村民组,总计 881 户、3167 人,辖区面积 32.34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5303 亩。

20世纪 90 年代初,这里还是一片贫穷落后的景象:低矮破旧的平房在风雨中瑟缩,泥泞不堪的土路令人望而却步,昏黄黯淡的煤油灯在暗夜中飘忽,时常干涸的井水让生活焦渴难耐,衣食无着更是常态。特别是并入小平房村的石灰窑子村和愁水坑村更是贫困,有民谣如此描述:“愁水坑愁水坑,有地几根垅,有水装半坑,家家土平房,户户煤油灯。”

然而,三十载风雨兼程,小平房村人怀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用生动的发展实践,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康庄之路。

如今,这里宽敞舒适的别墅群错落有致,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交错纵横,色彩缤纷的霓虹灯梦幻闪烁,清凉洁净的自来水若甘霖流淌,人群熙攘的文体广场似欢乐海洋,一幅和美乡村的绚丽画卷在这片土地上铺展开来,过去的贫困村实现蝶变,成为朝阳市美丽乡村先锋村。

微信截图_20240816135457

村景:碧野重楼相映衬

融合发展:山村的开放通途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小平房村善于洞察时代脉搏,乘势而起。他们紧紧抓住铁矿业蓬勃发展的契机,精心建设铁选企业,掘得第一桶金,为村集体经济的崛起筑牢根基。

积极推动三产融合,构建起资源要素“高度集聚、融合协同”的经济生态。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林果业,开创性地推出“返租倒包”新模式,陆续开辟出果业园区、畜牧养殖小区、富硒杂粮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小麦种植基地、智慧农业园区,铸就了现代农业示范高地。与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携手合作,依托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延展产业链条,做强南果梨产业。南果梨果汁、白兰地、冰酒、干酒等一系列精品,纷纷登上百姓的餐桌。

全力实现人与自然融合共生。精心打造 AAA 级景区天秀山森林公园,匠心建设“净月溪”景观水系,倾心推出梨花节、灯光秀、枫叶节、采摘节等特色品牌,形成了一条由天秀山景区、小麦基地、南果梨基地、躺营、民宿、村史及党史长廊、小平房村服务中心等自然、人文、村史以及特色农业构筑的集休闲观光农业、自然风光、研学游等相融合的新业态,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微信截图_20240816135508

净月溪:小桥流水人家

加速促进乡村与城市深度交融。小平房村的道路与城区南外环紧密衔接,成功打通城乡一体化交通环线“最后一公里”,让小平房村与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使这座小山村与大世界无缝对接,城市后花园的优势愈发显著。

传统与现代在此完美交织。石墙、老屋散发着古朴的韵味,新鲜的泥土气息与菜蔬的芬芳相互交融,品尝一块石磨豆腐,轻抿一口南国梨酒,走进小平房村的农家乐,让人暂且逃离城市的喧嚣,欣然拥抱这份宁静与质朴。

精神传承:和美的源远流长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物质生活日益丰饶的同时,小平房村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全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加大投入力度,建设标准化村办幼儿园、小学、敬老院、健康驿站,切实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以党员干部、平房好人、热心村民为核心,组建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阵地,举办丰富多彩的理论宣讲、专题知识讲座、群众性文化活动,让群众充分汲取精神滋养,持续增强精神力量。

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和好儿媳、好邻居等系列评选活动,设立善行义举榜,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不断倡导道德新风,使崇尚美德、践行美德在村里蔚然成风。

微信截图_20240816135519

中心广场:讲述春天的故事

共治共享:幸福的未来征程

“群雁高飞头雁领。”1990 年底,钱学余毅然舍弃城里的优厚待遇和大好发展机缘,决心回村引领村民共同致富。他凭借全县第一座村办铁精粉加工企业获取的第一桶金,成功改写了村无集体经济收入、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 300 元的贫困历史。

三十年来,钱学余带领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村党委书记的头雁引领作用和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始终坚守“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牢固树立“党建引领、生态优先、民生为本、三产融合、共同致富”的发展理念,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强村富民动力,持续推进党的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深度融合。通过实施工业强村、以工哺农、以工促商战略,实现了从“山区”到“景区”、从“先富”到“共富”的华丽转身。

微信截图_20240816135530

钱学余:不当富翁为富民

近年来,小平房村采用物业化管理模式,以党性凝聚村两委班子,以村两委班子团结全体村民。创新构建了“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集体经济为主导,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三治(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为保障”的发展模式,形成党委主抓、两委共抓、村民齐抓乡村振兴的生动局面。

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让管理触角延伸至全村每一个角落,进一步营造和谐、文明、安全的社会环境,为村民的幸福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扎实推进“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坚持自治固基,以村规民约为有力抓手,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坚持德治铸魂,以弘扬美德为引领,提升村民道德素养。坚持法治立本,以警民共建为举措,提升村民法治观念。

将“和合说事议事厅”与县政协“有事商量办”平台有机融合,真正做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形成了由政协委员、村民群众、村委会成员以及相关企业单位等共同参与协商的良好态势,协助村党委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把宣传政策、收集问题、协商议事融为一体,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微信截图_20240816135541

和合说事议事厅:有事商量办

2023 年,全村一二三产业总产值高达 5.2 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 1205 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 3 万元。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国家级荣誉称号,成为“辽宁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朝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村党委书记、主任钱学余同志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道德模范”“辽宁好人•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并光荣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展望未来,小平房村的前景宛如一幅绚丽的宏图亟待绘就。于时代的澎湃浪潮中,它必定以豪迈非凡之姿屹立潮头,演绎乡村历史的跨越和时代的崛起,在新时代奏响激昂乐章。

编辑: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