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行业

“大模型时代没有免费午餐!”

2024年09月12日 14:06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9月12日电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不断演进,行业大模型对产业的渗透率正在提高,并正在释放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但即便如此,大模型由大变强仍然需要时间。

“大模型的天花板很高,现在距离理想情况还相差非常远,所以模型要不断快速迭代、更新和升级;需要能几年、十几年如一日地投入,不断满足用户需求,降本增效。”在日前与员工进行业务交流中,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这样表示。

在李彦宏看来,未来,大模型之间的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而并不是一些业界人士认为的“大模型之间的能力已经没有壁垒”。“几乎每一次有新模型发布,大家都要和GPT-4o做比较,说‘我的得分已经跟它差不多了’,甚至某些单项上得分已经超过它了,但这并不表明和最先进的模型就没有差距了。”李彦宏认为,很多模型为了证明自己,会在发布之后去打榜,会去测试题目、答题技巧,从榜单上看 ,或许模型的能力已经很接近了,但到实际应用中,实力还是有明显差距的。模型之间的差距是多维度的。行业往往更关注理解、生成、逻辑、记忆等能力的差距,却忽视了成本、推理速度等维度,有些模型虽能达到同样效果,但成本高、推理速度慢,还是不如先进模型。

对此,李彦宏认为,真正要去衡量大模型能力,应该是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看是否真能满足用户需求、产生价值增量。

李彦宏进一步阐释了外界对开源大模型的认知误区。“在大模型时代之前,大家习惯了开源意味着免费、意味着成本低。” 他解释说,比如开源的Linux,因为已经有了电脑,所以使用Linux是免费的。但这些在大模型时代不成立,大模型推理“很贵”,开源模型也不会送算力,“还需要自己买设备,否则无法实现算力的高效利用”。换句话说,在教学科研等领域,开源模型很有价值;但在商业领域,当追求的是效率、效果和最低成本时,开源模型没有优势。

当前,智能体已经越来越多的大型公司及客户的关注,但李彦宏认为,虽然有很多人看好智能体这个发展方向,但是到今天为止,智能体还不是共识,像百度这样把智能体作为大模型最重要的战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的公司并不多。

那么,为什么要强调智能体?李彦宏也给出了答案:“智能体的门槛确实很低,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把大模型变成应用,而智能体是一个直接、高效、简单的方式,在模型之上构建智能体相当方便。举例来说,目前,每周都有上万个新的智能体在百度文心智能体平台上被创造出来,智能体的日均分发次数也已快速增长至800万次。”(崔吕萍)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