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画里有话
聊吆喝,话老字号
北京中轴线上感受老字号的守正创新和文化底蕴人民政协网9月19日电(记者 贾宁) “臭豆腐,酱豆腐,王致和的臭豆腐,臭豆腐
随着观光巴士“
在观光巴士上,前门外王致和旧址老街坊张忠强说,他从小生活在北京的胡同里,听着鸽哨声、蝈蝈叫声,还有小贩的吆喝声长大的。自己印象最深的、至今还能学唱的,就是卖臭豆腐的吆喝 “臭豆腐,酱豆腐,卤虾小菜酱黄瓜哎……”他说,那些回荡在胡同深处的叫卖声,蕴含着道不尽的老北京情怀和浓浓的烟火气,让人回味无穷。高亢的吆喝、婉转的叫卖调,字正腔圆,有韵有辙,悠扬悦耳,好懂耐听……这也正是臧泉江等许多传承老北京吆喝的传承人将吆喝变成艺术,保留“消失的老北京声音”的不倦追求。在京味儿画家杨信的画作中,也经常以老北京的市井生活、多彩民俗为主题像王致和这样的老字号,也是杨信灵感的最好来源:“很多老字号与百姓的关系非常紧密,比如王致和,可以说是最‘接地气儿’的老字号之一。”活动嘉宾们认为,老北京胡同中的百姓生活,是叫卖产生的土壤和环境。北京的中轴线是历史文化之轴,也是美食之轴、生活之轴,更是老北京风土人情的集中体现。
正阳门、永定门、天坛、天安门广场、故宫、景山公园、万宁桥,钟鼓楼……一座座奇绝壮美的建筑,坐落在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上,观光车一路前行,吆喝声和中轴线的故事也伴随着京城美景和时代的车轮前进。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从历史走向现代,中轴线附带繁荣了沿线的商业、文化和独一无二的京味民俗,包括王致和等在内的星罗棋布的老字号也依托中轴线传承至今,同时也为沿线众多老字号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作为老字号又是国家非遗的王致和,355年来,从前门外延寿寺街上的“王致和南酱园”小作坊到集团规模流水线,从走街串巷叫卖到现在直播电商销量屡创新高。同时,王致和产品特色
观光巴士一路向前,到达北京中轴线北端钟鼓楼。在钟鼓楼广场上,一根扁担挑起两个柳筐,筐里放着王致和各种腐乳产品。“京城叫卖大王”臧泉江宏亮悠扬的叫卖声再次响起,经典的“臭豆腐,酱豆腐”吆喝声,让在场的市民和游客惊喜不已,还有不少人跟着臧泉江学习了各种吆喝,并现场“一试身手”。曾经耳熟能详的叫卖声早已不是单纯的喊话,现如今已成为有节奏和曲调的声乐艺术。这一声声的叫卖声,是北京胡同里一道充满烟火气的独特风景,更是北京胡同里的一张京味文化名片。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