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乐观社会
柔道教练马端斌:柔道是一种育人方式,能培养人的逻辑思维
导语:马端斌,中国柔道运动员,曾获得全运会、大运会、世界冠军,退役后担任北京女子柔道队主教练,队员先后获得全运会、全国青年冠军等。他坦言,身份的转变不仅是职业生涯的新篇章,更是对柔道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运动员的水平高低很大方面取决于他的心态,取决于他的思维,柔道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逻辑思维训练。”马端斌说。作为北京女子柔道队的主教练,马端斌将这一理念贯彻到了训练中,心态和思维方式对运动员的成功至关重要。
“作为运动员,我的目标是赢得比赛,为国争光。而作为主教练,我的目标是培养更多优秀的运动员,让他们在国际赛场及奥运会上展现中国柔道的风采。”马端斌说。他将自己在赛场上的经验和心得结合科学的训练方法,一点一滴的正在传授给新一代的柔道运动员,帮助她们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心态上更加成熟稳定。
他认为,柔道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育人方式,能够培养人的逻辑思维。在柔道训练中,观察、分析、判断和决策是核心的心智运行模式。通过不断的练习,柔道选手能够在瞬间运行这些程序,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这种训练不仅提高了选手的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在复杂情况下的逻辑思维能力。
柔道:以柔克刚的艺术
“柔道注重身心合一的理念,通过不断的练习,使身体的力量和精神的力量达到一种完美的平衡。”马端斌说。
马端斌认为,柔道其实是一门哲学,不仅需要具备以柔克刚技术,更需要弱者战胜强者的智慧。他经常教导学生如何运用智慧战胜对手。“人站在你面前,他重心如果失控,基本上摔倒都是前后左右摔倒。”他解释道,一名优秀职业柔道运动员通过观察对手的重心、动作、面部表情等,可以快速找到对手破绽和机会,用最敏捷动作使对手失去平衡,达到以弱胜强的效果。
在柔道的哲学中,“以柔克刚”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策略,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思维方式。马端斌要求运动员在对抗中不仅要有力量和速度,更要有清晰的思路和策略。马端斌认为,一名优秀的柔道运动员,必须能够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迅速分析对手的意图,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在对抗中,柔道运动员往往通过灵活的身手和策略,化解对手的强力攻击。这种策略的背后,需要领悟柔道中蕴含的哲学和思维逻辑。他认为,优秀的柔道运动员首先具备观察力,在柔道赛场上,信息瞬息万变,选手需要集中注意力,掌握观察方法,从而在比赛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其次要思维要具备逻辑力:柔道对抗的整个过程就像解题,处处是逻辑。选手需要在瞬间分析对手的动作,并做出正确的反应;最后要有果断的决策力,在对抗中不断观察、思考、应变,以柔韧的姿态应对刚猛的力量。
此外,马端斌在教学方面也总结道,运动员需要不断地与教练沟通,反馈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通过双向沟通,及时调整训练计划,运动员也能更好地理解训练目的和方法。
因材施教,培养“好苗子”“方法论”
作为主教练,马端斌非常注重因材施教。他指出,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练的任务就是发现并培养这些优势,帮助运动员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和培养他们树立战胜对手的自信心。“每个运动员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性格、体能、技术特点都有所不同。因此,教练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根据每个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马端斌说。
马端斌提到,他在训练过程中会仔细观察每个运动员的反应和进步,然后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他提倡运动员们先学习理论,再去实践中应用,这样的训练模式能够帮助运动员在面对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不迫,有的放矢。这种先学习后实践的方法,让运动员在训练中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感。
他还强调,教练要有自己的“方法论”,要不断学习、探索创新,找到最适合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是培养优秀柔道运动员的关键。”马端斌说。
马端斌鼓励一些年轻人有机会可以接触和学习柔道,包括小学生、中学生以及女孩子,体验柔道竞技乐趣,不论从身体和心理上都能从中受益。
“柔道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方式,我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都有自律、尊重、团队协作的品质,更希望他们能够通过柔道的训练,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在生活中受益一生。”马端斌说。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