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热点聚焦 海峡观察 台海人物 台商台企 在大陆 两岸交流

首页>两岸>资讯

共画民族复兴最大同心圆

——2024大江论坛·第四届智库论坛侧记

2024年10月25日 15:11  |  作者:本报记者 凌云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360截图20241025151021687

10月14日,聚焦“加强交流合作,守护共同家园”主题,由台盟中央主办、台盟重庆市委会承办的2024大江论坛·第四届智库论坛在重庆拉开帷幕。

自智库论坛举办以来,台盟中央坚持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作为工作方向,广泛邀请两岸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总体方略 引领未来”“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密切两岸交流合作”等主题开展交流研讨,充分发挥了互鉴共促的平台作用。

以专业视野、家国情怀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贡献智慧、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也是本次智库论坛的主旨。

全国政协常委、台盟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江利平说,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台湾的主流民意,两岸同胞走亲走近的意愿不可阻挡,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他希望与会的两岸专家学者、台湾青年准确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时代特征,在充分研究论证基础上,找准台企台胞的急问题、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新问题、台海变局中的大问题,积极出主意、建诤言、献良策,形成有分量、有价值、有见地的研讨成果,凝聚最大政治共识,努力画出最大同心圆。

■坚守民族大义 凝聚最大政治共识

当前,台海形势复杂严峻。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立场,蓄意干扰阻挠两岸交流合作,两岸关系正面临风险与挑战。

反“台独”、促统一,对从事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专家学者而言,这不仅是大义所在,也是使命所系。在他们看来,台海形势越是复杂严峻,前进道路上越是碰到艰难险阻,越能凸显坚守民族大义的价值所在。

论坛主旨发言环节,围绕两岸关系面临的外部风险与挑战、两岸内外环境下的共同体意识推动、岛内两岸认同弱化及其影响分析、两岸青年交流现况等主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台研究中心主任谢郁、南开大学台湾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黄清贤、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冷波、中国国民党前副秘书长张雅屏等12名专家学者,基于各自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视角和维度,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提出了新思路、新对策。论坛还聚焦“两岸关系发展的风险和挑战”话题设立对谈交流环节,组织专家深入研讨当前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新形势、新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大家一致认为,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两岸同胞要共同努力,把中华民族的命运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图祖国统一大业,共创民族复兴伟业。

■深化民间交流 守护共同精神家园

两岸民间交流是深化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两岸最大公约数。”武汉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所长熊晓煜说,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开放包容,谦和有礼,塑造了我们共同的文化心理,多年来,两岸的民间文化交往极为丰富且事实上很难阻隔,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特质。

基于对两岸民间文化交流活动现状的观察,她期望通过促进民间文化交流持续深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弘扬和传播两岸共同的伦理、道德、价值和情感认同,让这些精神特质深植于个体以及群体之中,在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之下,推动并实现中华文化在现代生活场域中的传承与发展,守护两岸共同的精神家园。

对此,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社会研究所执行所长肖日葵也深有同感。“两岸民间社会交流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在他看来,两岸民间交流在两岸互动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是深入了解台湾社会普通民众所思所想的主要途径。当前,需要厘清两岸民间交流面临的问题,探索破解策略,推出以包容、发展、共享为特征,促进两岸民间深化交流合作的具体政策举措,从而不断拓展两岸民间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避免误判或互不信任的加深,促进两岸社会融合发展。

■互学互鉴 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深化两岸各领域的融合发展,离不开青年的参与。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国发大陆所副教授刘性仁围绕青年参与地方治理和力促两岸青年融合发展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在分享台北芝山岩社区治理经验后深有感触地说,两岸青年可通过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了解社区需求,或参与青年团体,提出政策建议,参与公共听证会,发起在线宣传等,推动治理工作,成为社区发展的动力。“希望达成两岸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经验的相互参考及优势互补,以形塑两岸融合发展及两岸政府善治的目的。”他认为,青年参与地方治理相当重要,面对环境变迁、经济转型等共同挑战,两岸可以携手合作、共同应对。

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台湾“首来族”还面临哪些问题?有何对策?这是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林中威关注的重点。他建议,持续扩大台湾“首来族”工作的正面效应,利用微观视角推动台湾青年的心态转变,从加强交流渠道的保护和支持、推出更有说服力的宣传手段、针对台湾青年具体需求制定措施等方面下功夫。

“全方位扩大民间交流,促进台胞两岸一体的历史文化认知。”中华民族发展基金会董事兼秘书长朱瓯还呼吁,创造更好的升学、就业创业机会,让台湾青年一代在大陆抓住机遇。

■画好同心圆 讲好融合发展故事

青年交流是两岸交流的一个重点,也是本次智库论坛的一个聚焦点。围绕“两岸青年交流的新问题和新策略”,论坛专门设立了对谈交流环节。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陈桂清认为,推动两岸青年交流,第一要“画好同心圆”。扩大两岸青年交流的范围,出台更多利好政策,吸引更多“首来族”;也要提升交流的效果,精心选好交流主题,创新交流形式,处理好交流中衍生的问题。第二要“讲好融故事”。建立覆盖更广、影响更大的交流平台矩阵,多频发力、多路推进、新旧结合、线上线下联动,打造触角更广、知名度更高的宣传产品矩阵,让更多人了解两岸青年融合发展的故事,了解台湾青年在大陆追梦、筑梦、圆梦的故事。

近年来,小红书、B站等大陆社交媒体受到台湾青年的喜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陈澄对这一现象尤其关注:“通过使用大陆社交媒体,岛内青年对大陆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这些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两岸青年互动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他认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两岸青年线上互动的网络舆论引导和监管,积极营造良善友好的网络互动环境。同时,根据台湾青年对App使用便利度的反馈,软件开发公司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开发,提升台湾用户的体验感,进一步促进两岸青年融合发展。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