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资讯
有效发明专利量同比增长16.7%:
西部地区以知识产权赋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10月3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知识产权助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闻发布会,介绍积极服务西部地区以知识产权工作助力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相关举措和工作成效。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今年9月底,西部地区各省份有效发明专利量达49.3万件,同比增长16.7%;有效注册商标量达661.3万件,同比增长10.5%;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931个,批准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2389件,分别占全国的38.8%和33.3%。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近年来,西部地区各省份积极探索发展路径,完善合作机制,以知识产权赋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衡付广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此重点开展了多项工作。
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各地开展地方知识产权综合立法实践探索,陕西、四川、广西、宁夏四地先后完成地方知识产权相关立法;用“一省一策”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先后与甘肃、内蒙古、新疆、陕西、重庆、四川、广西等地共商共建知识产权强省;确定38个城市、71个县(区)开展知识产权强市、强县(区)建设。支持西部地区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已完成24.6万件存量发明专利盘点,遴选17.2万件进入可转化专利资源库,服务新能源、装备制造、低空经济等产业创新发展。同时各省发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助企纾困功能,今年前三季度,质押金额在2000万元以下的普惠性贷款惠及企业2617家,同比增长36.2%。重庆、四川、陕西等地开展专利转化运用跨区域对接,促进中东部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可转化专利有序在西部地区转移转化。今年前三季度,西部各省份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达到4.3万次,同比增长45.7%。
此外,西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加大,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据了解,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四川成都、陕西西安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同时布局建设内蒙古、重庆、四川、陕西、甘肃等11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2个快速维权中心,在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在西部各省份建设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320余家,为经营主体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
服务举措也正在持续创新。据衡付广介绍,目前已推动东中西部地区深化知识产权合作,支持上海、江苏、福建等东部省份同新疆、西藏、宁夏等省区积极对接,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指导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积极服务西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开展专利信息利用、预警分析等工作。组织“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系列活动,在重庆、四川、陕西等地开展跨区域对接,促进中东部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可转化专利有序在西部地区转移转化。今年前三季度,西部各省份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已达到4.3万次,同比增长45.7%。“下一步,将继续加大知识产权服务工作力度,更好助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衡付广表示。(记者 孙琳)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