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活化利用潇贺古道资源 让文化润泽民族共同体
——广西贺州市政协加强潇贺古道文化遗产挖掘整理与保护利用助力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纪实
人民政协网贺州11月6日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要“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贺州市政协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学习”试点工作,以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贺州学院)研究基地为依托单位,成立课题调研组,组织有关住贺州自治区政协委员及贺州市、县(区)政协委员,围绕“加强潇贺古道文化遗产挖掘整理与保护利用,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运用行动学习“问题导向、群策群力、知行合一”的思维理念和工作方法,着力破解潇贺古道文化遗产在挖掘整理、保护利用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取得一定成效,为助力共建共享“五个家园”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推进民族文化研究,助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搜集、整理南岭民族走廊第一手资料,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三交”和潇贺古道等研究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贺州市政协充分发挥联系广泛、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依托住贺州学院的委员和研究团队,通过长期深入的田野调查,发掘南岭民族走廊各民族各族群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南岭走廊民间手抄文献资料、汉语方言等数字化保护和资料库建设。《桂东北地区方言地图集》《南岭民间文书收集、整理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编辑出版了《南岭文书》(1-3辑共30册)《潇贺古道文化认同研究》等专著20多部。委员牟华林撰写的《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报告》获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巫家世肯定性批示;《“传递潇贺古道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会成果报告》获贺州市委书记李杰云等市领导批示;《南岭走廊(潇贺古道)与广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研究》研究报告获自治区民宗委优秀成果二等奖。富川瑶族自治县政协组织委员挖掘整理出版的《潇贺古道在富川》等书籍,进一步宣传潇贺古道对古代文明传承、多民族融合、中华大一统起到的重要作用,向世人展现它独特的文化魅力。
推动潇贺古道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留住民族文化瑰宝。一直以来,住贺州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市、县(区)政协委员都非常关注潇贺古道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委员们通过开展调研视察,以大会发言、提案等形式,向自治区政协和市政协提出关于瑶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打造“土瑶文化走廊带”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发掘潇贺古道乡土文化助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采纳,推动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创新发展。目前,贺州市有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95个广西传统村落(含48个中国传统村落)、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2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贺州市已发现的5350项非遗资源,其中4500项与潇贺古道有关。这些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单位、文化遗产大都分布在潇贺古道沿线。贺州市政协委员、贺州学院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中心主任江浩长期从事非遗传承创新教学实践和研究,建立了国家级非遗名录《瑶族服饰》传习馆,创建了“扶瑶织梦”团队,培养带动一批绣娘创业。贺州学院建设了国家级非遗名录《瑶族服饰》传习馆新馆,在布展形式和内容上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服饰技艺传承创新中的民族融合故事。
建设“一院六馆两基地”,打造民族团结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平台。依托南岭民族走廊、潇贺古道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设置了贺州学院南岭民族走廊研究院,建成国有备案的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贺州语言文化博物馆和国家级非遗名录《瑶族服饰》传习馆,贺州市政协与贺州学院共建贺州政协文史馆、贺州郭沫若文化陈列馆、徐悲鸿(贺州)美术馆,获批广西高校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其中2个国有备案博物馆在民族民间文化博物馆式传承保护、民族传统工艺、民族歌谣舞蹈、民族服饰、民族语言等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对促进广西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与和谐共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40余次。
打造文旅融合新样本,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市、县(区)政协组织委员关注潇贺古道沿线古村落、古镇保护和利用问题,围绕贺州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推动黄姚古镇旅游提质增效等议题,深入黄姚古镇、临贺古城、秀水状元村、潇贺古道第一村岔山村等开展协商调研、视察,就文旅融合过程中产业发展、人才要素等难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助推文旅产业发展,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今年7月,“潇贺古道·千年乡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营造之美·自在乡村”8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今年上半年接待旅游总人数2614.1万人次,同比增长12.2%,旅游总收入256.14亿元,同比增长15.8%。
充分发挥委员优势作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委员们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开展协商议政工作,在破解潇贺古道文化遗产挖掘整理与保护利用难题,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方面,涌现了许多鲜活的案例:如贺州市政协委员、贺州学院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中心主任江浩,致力于活化利用瑶族文化、推动瑶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创建“扶瑶织梦”团队,打造了“全国唯一瑶族元素IP库+非遗手工艺合作社+N个绣娘”的“1+1+N”模式,培养绣娘637人次,占贺州绣娘总人数19%,带动绣娘每年人均增收15000元;住贺州自治区政协委员楼应莲,致力于传承保护潇贺古道文化、茶叶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坚持以“潇贺古道”为品牌,创建了贺州市潇贺古道特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与贺州学院共同成立了古树茶研究院。历经长达10多年的野生茶树品种选育工作,完成了“桂紫1号”“桂紫2号”茶树成功通过了植物新品种初审公告,为贺州茶产业增添艳丽的“芯片”;贺州市政协委员、贺州市博物馆馆长胡庆生,致力于挖掘整理和保护潇贺古道文化,2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潇贺古道文化保护传承的道路上,从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方面对潇贺古道及古道重要节点、重要文化形态开展研究。先后主持完成《潇贺古道族群研究》等关于古道的专项课题3个;发表古道文化论文7篇;主持编著并出版关于潇贺古道文化的著作8部。贺州市政协还致力于打造委员履职新平台。充分依托学院人才汇聚的优势,在贺州学院建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学习”委员工作室。充分利用委员工作室平台,讲好政协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将委员工作室打造成为党委、政府“好帮手”、人民群众“连心桥”、委员履职“新平台”。近年来,贺州市政协围绕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加强潇贺古道文化遗产整理挖掘保护利用、推动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课题,邀请学院的委员、相关专家教授参加调研视察活动,开展协商议政,一批调研报告得到自治区政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助推了贺州经济社会发展。
下一步,贺州市政协将持续聚焦潇贺古道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围绕“加强古村落保护”“加强潇贺古道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培养”“挖掘富川秀水状元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深入开展调研、视察活动,建管用之言、献务实之策,在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上下功夫、见成效,助力共建共享“五个家园”,为助推贺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的智慧和力量。(贺州市政协第一课题组)
编辑: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