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资讯
我国以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民政协网11月27日电(记者 高志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蒲淳在对近日印发的《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进行政策解读时表示,制定《行动方案》,就是对标党中央关于新时代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战略要求,充分发挥质量认证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作用,以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建设为抓手,持续优化质量认证市场环境,提振市场信心和社会预期,促进质量认证行业高质量发展,从而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作出更大的担当作为。
质量认证工作现状存在不足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各类认证违法案件6049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蒲淳表示,我国质量认证行业连年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行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但质量认证工作现状离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当前,一些无资质机构网络卖证屡禁不止,个别有资质认证机构存在虚假认证等违法行为,管理体系认证市场低水平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近两年新成立的机构频频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认证审核员违规行为多发,CCC获证产品抽查合格率不高等。”蒲淳介绍说,“这些现象暴露出我国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不强、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副司长姚雷介绍:“加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进一步夯实监管制度基础。强化认证准入和规则备案管理,进一步完善认证机构资质审批制度,适当提高认证机构的准入门槛。建立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监管长效机制,系统推进智慧监管和信用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加快健全政府、行业及社会各层面的认证采信机制,鼓励认证制度设计、实施和认证结果采信一体化发展模式,不断扩大认证采信范围。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出新型认证制度,并推动在政府采购、行政监管、社会治理、市场采购、行业管理等领域广泛采信认证结果。”
《行动方案》出台
公信力,是质量认证的立足点和生命线。质量认证公信力代表着社会各方对质量认证活动及其结果公正性、权威性、专业性的信任程度,是质量认证的本质要求和价值体现。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提高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持续优化质量认证市场环境,促进认证行业高质量发展,市场监管总局制定《行动方案》,已于2024年11月8日正式公布实施。”蒲淳介绍说。
此次《行动方案》的出台,明确了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建设的目标方向、任务举措和保障措施。《行动方案》提出要围绕质量认证行业全链条和全要素,以压实认证机构主体责任、提升认证质量水平为着力点,构建质量认证行业多元共建共治长效机制,全面提高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为建设质量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行动方案》提出要围绕质量认证行业全链条和全要素,以压实认证机构主体责任、提升认证质量水平为着力点,构建质量认证行业多元共建共治长效机制,全面提高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为建设质量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重点任务方面,《行动方案》共设置了九大重点任务。一是以《认证认可条例》修订和深化改革为契机,修订完善认证规则制度体系和行业准入政策;二是加强认证监管,央地结合,重点打击虚假认证;三是强化认证机构主体责任,全面提升认证质量水平,打造一批品牌优、专业强的认证机构;四是加强认证从业人员专业性和诚信教育,打造高素质质量认证人才队伍;五是充分发挥认可技术支撑作用,鼓励认证机构通过获得认可提升能力水平;六是加强认证行业自律建设,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七是强化获证组织恪守质量承诺,依托质量认证实现企业价值多重提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八是加快健全政府、行业及社会各层面认证采信机制,积极推动认证结果在更广范围内获得采信;九是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形成共建共治质量认证公信力的良好氛围。
构建多元共治长效机制
“构建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多元共治长效机制要围绕质量认证过程全链条和全要素下功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副司长姚雷认为,要在“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
“要充分调动监管部门、认可机构、认证机构、行业组织、获证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形成质量认证行业共建共治格局。”姚雷表示,在认证监管方面,建立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监管长效机制,系统推进智慧监管和信用监管,切实提高监管效能。
在认证机构方面,进一步提高认证机构执业
“从国际经验看,行业自律是提升公信力的有效手段;从我国实践看,行业自律在公信力建设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继先表示:为推动《行动方案》的落实,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强化:
一是强化行为引导。积极引导从业机构和人员参与行业公信力建设全过程,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推动行业公约和从业人员规范的落实,营造诚实守信发展氛围;定期发布行业发展报告,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组织科技创新和标准提质,提升行业公信力水平。
二是强化规则约束。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优化行业自律规则,加大公信力、专业化方面的约束比重,与行政监管、认可约束、社会监督协同,推动行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防范打击有违公信力的行为,共同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三是强化权益维护。发挥行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在积极向下传导政府声音的同时,积极向上反映行业的诉求,切实维护从业的机构及人员的正当权益,使他们有参与感、重视感、获得感、成就感,调动和发挥全行业参与公信力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是强化品牌建设。在自律体系运行中强化宗旨引导、权利引导,推动行业文化建设。配合政府部门催生一批国际国内知名机构、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引导市场自觉选择品牌影响力强的机构,引导行业以创建品牌为目标、以优质品牌为标杆,形成争先创优的高质量发展环境。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