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社会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时评 创客说 乐观社会 画里有话 滚动资讯

首页>社会>社情民意

从“四点半”到“六点半” “议”起护苗解决民生实事

2024年11月29日 14:48  |  作者:王慧文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11月19日电(记者 王慧文)“原来孩子在家里的学习环境不是很好,而且没人辅导作业。现在不仅有了共享自习室,而且还有杭州医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辅导功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李女士老家在外地,如今在市坞村经营一家水果店,孩子的课后学习是她最操心的事,如今这个问题已经得到很好解决。今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南街道“四点半学堂”“共享自习室”成了群众交口称赞的为民实事,这一切都离不开政协委员们的帮助与支持。

微信截图_20241129144253

2023年以来,锦南街道政协联络组深入基层、实地走访,积极助推全域型儿童友好街道建设,并围绕“锦南研习+”这一特色公共服务品牌专题调研、精准建言,兰锦社区“四点半学堂”由城入乡,市坞村“六点半学堂”正式启用。今年5月,杭州市幼儿园“学后托管”工作现场会在锦南街道召开。

有社区“四点半学堂”、有乡村“六点半学堂”、有普惠假期研学……但是如何串点成线、以线带面深化“锦南研习+”?如何落实“幼有所托、幼有善育”,推动儿童友好理念在锦南落地为应用场景?如何通过儿童友好街道建设,提升城市品质,解决“育”的供给难题、减轻“养”的家庭负担,让“引才”“增育”成为现实?

为了更深入地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11月27日,锦南街道民生议事堂再次将目光聚焦到学后托管的提质增效与长效运营上,开展了“从‘四点半’到‘六点半’ 委员建言献策优服务”专题协商活动。

在村社探索学后托管服务,涉及到场地、资金、管理等方方面面,并非易事。对此,两位村社书记深有感触。

微信截图_20241129144335

兰锦社区书记王晓琴直言,兰锦邻里中心选址在锦南街道中心幼儿园一墙之隔,“四点半学堂”开设占据了“天时地利”,但也同样面临着不少难题。比如,目前社区“四点半学堂”开设的课程数量有了显著增长,从去年的每周18个班次增加到了每周29个班次,课程很“火爆”,也意味着幼儿园放学“一蜂窝”涌入存在一定安全问题。对此,社区与幼儿园积极进行沟通协商,最终定制了错时放学方案,让孩子们分批进入“四点半学堂”。市坞村书记朱海平则在筹办“六点半学堂”时为志愿者队伍组建“犯起了愁”。对此,街道与杭州医学院共同发力,发动了学生义工招募,最终实现村务工作者、杭州医学院志愿者以及家长共同协管。

“孩子的安全问题绝不能忽视,这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为孩子们创造良好成长环境的关键保障。”协商现场,锦南街道中心幼儿园园长程丽琼对安全管理提出了需求和建议。

政协委员结合学校、村社的所思所盼,多方面、多角度地对提升“四点半学堂”服务质效提出了建议。政协委员章燕丽表示,要更好地拓宽企业、单位与“城+乡”学后托管工作的链接,创新课程形式。民进临安区委会副主委贾炜琦建议,要德育与学业并重,着重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习惯。政协委员周力猷表示,要多元创新资金来源,让“四点半课堂”能够长久地运行下去。

微信截图_20241129144400

区政协文史委主任王亚红则强调,要长久让群众满意、社会认可,一方面要做好“持续文章”。在点上开花的基础上推动点面结合,充分调动同盟共建、统一战线、工青妇等多元力量,持续稳步推进相关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结合文章”。优化课程设置,着重培养孩子动手、动脑以及情绪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强化家长、学校、社会等层面宣传引导,有效提升品牌影响力,凝聚更大共识。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胡昉临对活动现场收到的意见建议作出积极回应。她表示,锦南街道将以此次专题协商活动为契机,继续深耕“四点半学堂”、优管“共享自习室”、精制“吴越研学路”,以建设儿童友好街道为重要纽带,进一步均衡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推动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