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委员声音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访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工商联主席刘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作出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强调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012年至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1.9万亿元增至126.1万亿元,人均GDP已连续3年超过1.2万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其间,民营经济稳步增长、活力涌现,贡献了60%以上的GDP,企业数量超过5300万户,接近2012年的5倍;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5万亿元,较2012年翻了一番。
民营经济既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也是推动改革深化的重要力量。展望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民营经济大有可为,也应承担更大的责任。就相关话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工商联主席刘聪。
宏观格局——
形成国有企业顶天立地、民营企业铺天盖地态势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指出,要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推进协商议政。作为地方工商联的负责同志,您有什么学习体会?
刘聪:工商联是党领导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团结引导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两个毫不动摇”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没有变”。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才有效地激发了经营主体活力,推动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取得重大发展成就,形成了国有企业顶天立地、民营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创造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伟大成就。特别是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具有“56789”的特征,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23年的38家,其中江苏入围企业恒力集团、盛虹集团、沙钢集团3家全部为民营企业。
经验探索——
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提供民企发展“硬支撑”
记者:江苏是民营经济大省。近年来,江苏民营经济取得哪些重要成绩?
刘聪: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要求,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民营经济规模总量走在全国前列。2023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7.42万亿元,贡献了57.9%的GDP,65.7%的税收收入、66.5%的投资、88.8%的高新技术企业和96.2%的经营主体。89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79家企业入选制造业500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主动力”、就业创业的“主渠道”,是支撑江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今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复苏进程风险集聚和国内经济发展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全省民营经济克难奋发,稳中求进,总体保持较大韧性,成为全省经济稳增长的强劲支撑。前三季度,全省民营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民营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6%,对全社会投资增长贡献率为127.6%;全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1405.3万户,占全省经营主体比重达96.1%;民营经济上缴税金占比61.3%;全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7万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92.2%,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江苏民营经济的发展孕育了厚德、崇文、实业、创新的苏商文化,广大民营企业家听党话、跟党走,涌现出一批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的优秀典范。
记者:江苏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刘聪:近年来,江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抢抓发展机遇,扎实开展工作,大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好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一方面,全力打开惠企政策的“解压阀”。陆续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先后发布了“苏政50条”“惠企22条”“苏政40条”等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全力护航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持续提升营商环境的“软实力”,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围绕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等5个方面,推出一批具有江苏特色、回应市场关切的政策举措,通过提升营商环境这个“软实力”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硬支撑”。江苏连续5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
江苏省工商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通过与党委、政府充分沟通、争取支持,积极主动作为,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聚焦全省“1650”产业体系,建立了“强链扩群 强基向新”“亲清直通车·政企面对面”“服务产业链,赋能第一线”等系列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助力民营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协调机制、民营企业服务月、“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1+N”等工作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连续6年高质量开展“区域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评价”,连续3年开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涉企政策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为江苏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为江苏“走在前、做示范”汇聚民企力量。
凝心聚力——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记者:下一步,江苏省工商联将采取哪些措施帮助企业稳预期强信心聚共识,坚定不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刘聪:近年来,江苏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方面展现了新作为,取得了新成效。江苏省工商联坚持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贯通起来,在全省民营经济领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开展系列活动262场次、覆盖5万人次。张謇企业家学院作为企业家的政治学院与精神家园,开全国先河,成立以来举办各类培训班次930余期,培训省内外企业家学员9.6万余人次。
新征程上,江苏省工商联将牢记政治责任,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找准着力点、谋划务实举措。一方面,要在完善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工作机制上持续发力。全面贯彻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持续加强完善民营经济人士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规划引领,完善民营经济人士轮训机制,形成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企业家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各设区市设立“企业家日”;发挥优秀企业家示范带动作用,以适当方式予以表彰和宣传,增强民营经济人士的认同感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在健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工作机制上积极探索。进一步建立完善政企沟通机制、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发挥好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协调机制作用,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强链补链延链,支持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助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标杆民营企业。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世界一流企业,协同职能部门,助力大型民营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化解等工作,坚定不移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促进“两个健康”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编辑:鲁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