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社会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时评 创客说 乐观社会 画里有话 滚动资讯

首页>社会>社会聚焦

首部0-3岁儿童蓝皮书在京发布——

助推我国儿童早期发展事业步入普惠发展新阶段

2024年12月06日 11:22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12月6日电(记者 赵莹莹)12月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主编、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提供支持的《儿童蓝皮书:中国0-3岁儿童发展报告(2024)》(下文简称“蓝皮书”)在京发布。儿童早期发展研讨会同日举行。

0-3岁是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时期,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执行院长徐晓新表示,将0-3岁儿童发展作为重要的社会课题进行系统性研究,是推动我国儿童早期发展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蓝皮书凝结了学术界和实务界专家的集体智慧,具有创新性、全面性、政策性、理论性的特点,期待通过报告和研讨进一步唤醒社会各界对0-3岁儿童早期发展事业的关注,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儿童发展政策提供坚实的依据。

微信截图_20241206111626

我国0-3岁儿童发展呈螺旋上升趋势

会上,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伍伟表示,编写蓝皮书,主要基于3点想法:中国0-3岁儿童早期发展事业有待记录,国内外经验政策需要梳理,国内丰富的实践经验值得升华。这部凝聚了大家智慧的蓝皮书的发布,将有助于推动相关政策、研究和实践的创新,为我国0-3岁儿童早期发展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北京慈幼儿童福利研究中心理事长高华俊介绍说,20世纪90年代,我国首个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儿童发展顶层设计和规划逐渐完善。进入21世纪,0-3岁儿童早期教育被正式列入发展议程,对0-3岁儿童早期教育的关注和重视成为该阶段0-3岁儿童发展事业的主要特点。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早期发展进入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国家战略,2025年实现千人口4.5个托位首次被列入国家“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标志着我国儿童早期发展事业步入普惠发展新阶段。

在螺旋式上升趋势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儿童健康状况呈现飞跃式上升,儿童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营养不足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儿童早期教育与托育事业呈现波动式发展,政策基础不断夯实强化;国家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全国每千人口托位数逐年增长,由2020年的1.8个增长至2023年的3.38 个;婴幼儿食品、用品安全性,托育服务机构设施设备安全与服务质量标准得到健全和细化;建立了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的多元主体合作机制,推动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实践与创新。

蓝皮书提出十条建议

普惠儿童早期发展

记者看到,蓝皮书由主报告、专题篇和案例篇3个部分构成。主报告系统梳理和分析了儿童早期发展有关概念及范畴、发展历程及成效、创新和探索等;专题篇共有9篇报告,包括营养健康、脑智发育、照护服务、托育服务等内容;案例篇共有6篇报告,介绍了相关公益项目的模式和成效。

这部首部针对0-3岁儿童发展的蓝皮书研究发现,我国0-3岁儿童发展工作成效显著,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力量参与”的儿童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营养不足问题基本解决,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大幅提升。但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比,仍存在儿童福利观念和制度相对滞后、服务供需不平衡、专业人才匮乏等结构性矛盾和挑战。

为更好迎接我国0-3岁儿童发展事业迈向高质量、普惠新阶段,蓝皮书提出十大建议:坚持普惠方向,将0-3岁儿童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推进;总结推广地方实施的育儿支持政策,优化提升为国家政策和制度;建立健全0-3岁儿童发展的协同工作体制,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多主体参与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大0-3岁儿童发展的资金投入,在中央财政支出中设立专门科目,支持鼓励公益慈善的投入,形成多元投入机制;构建以社区为基础、企事业单位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0-3岁儿童发展服务体系;总结推广0-3岁儿童发展的成功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引领的作用;建立中国特色0-3岁儿童发展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监测评估和科学研究和相关知识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大社会宣传倡导力度,增强0—3岁儿童发展全民意识;深化交流合作,促进共建共享,推动儿童公益慈善行业高质量发展。

倡议构建社会技术支持平台

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筑基

本次会议还发布了蓝皮书案例。全国妇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在开端:科学育儿社区家庭支持推广”项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慧育中国:村入户早教计划”,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慧育希望”项目,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养育未来”项目,千天计划“0-3岁儿童发展服务推广实践与长期追踪”项目,活力未来“活力亲子园”项目的代表分享了各自的项目模式和创新。

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原常务副主任宋文珍认为,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早期发展奠定人一生的基石,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是篇大文章。高素质人才应从早期培养,能为强国建设奠定基础。儿童早期发展是多维度议题,需要综合性的一揽子政策设计,需要打“组合拳”。她建议,进一步强化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政府主导、支持家庭的政策和扩大公共服务上下足功夫。

“当前,我国在儿童营养、健康、教育和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国际瞩目的进步,此时补上儿童早期发展的短板,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卢迈表示,蓝皮书对我国0-3岁儿童早期发展社会实践进行了系统翔实的回顾和梳理,并分析了不同模式在证据支撑、管理督导、队伍建设、服务供给、课程研发、推广合作方面的进展和特点,对了解和认识我国儿童早期发展多层级、多类型服务模式的现况,推进我国0-3岁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从试点到推广、从实践到政策的转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建议0-3岁儿童早期发展的政策向欠发达地区农村倾斜。

此外,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构建0-3岁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社会技术支持平台”行动倡议书,从提升专业水平、促进资源共享、支持实践发展、确保政策效果、培养专业人才、推动政策完善等目标方面倡议多方合力,共同为0-3岁儿童早期发展事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贡献力量,为孩子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在发布会总结时表示,目前一些地方已经看到0-3岁早期发展领域的机会无限,知识界应与当前发展趋势结合起来,不断观察、研究并推出案例,推动政策和实践迈上更高台阶。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