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统一战线>中央社院
为文化强国建设凝心聚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新时代中华文化论坛·2024”综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12月9日,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主办的“新时代中华文化论坛·2024”在京召开,论坛主题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文化强国建设凝心聚力”。与会领导、国内知名文博和科研机构有关负责同志、中华文化学院和地方中华文化学院教学科研人员等,围绕主题研讨交流,共话好经验、好做法,为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智慧与力量。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 在守正创新中赓续中华文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黄守宏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表示,社会主义学院暨中华文化学院在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助力文化强国建设中肩负重要使命。要深刻认识和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原创性、政治引领性、实践指导性,履行好以学术讲政治的责任。要准确把握中华文化学院的文化使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赓续中华文脉,坚持交流互鉴,助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从积极打造“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等百余门核心课程,到开设“共识大讲堂”中华文明系列讲座几十场,再到创新举办中华文化专题研修班,中央社院(中华文化学院)在用心用情守护好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不断探索,奋力前行。
千年文脉延绵不绝,灿烂文明生生不息。实现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必须高举旗帜,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要深入认识‘第二个结合’的原创性贡献,牢牢把握建设文化强国的思想路径和精神指引;深入认识‘第二个结合’从‘彼此契合’到‘互相成就’的内在逻辑,立足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深入认识‘第二个结合’对强根铸魂的重要意义,以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建设文化强国。”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毅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论坛现场,中国知名文博和科研机构负责人分享了在守正创新中赓续中华文脉的创新实践。“国家版本馆综合运用法定呈缴、寄存代管、调拨复制、数字化等多种方式,努力建设国家版本数字资源总库,完整呈现中华历史典籍版本的宏阔盛景。”“故宫博物院大力实施‘博物馆+’战略,创新发展模式,探索文化传播新形式,促进了文化创新跨界融合,成功孵化出了多个优秀项目。”“敦煌研究院推出‘飞天’专题游览线路,给游客提供了虚实融合的全新体验。”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这些重大文化工程、重大文化项目的不断推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达到新高度,精神文化产品供给质量明显提升,中华文脉在守正创新中更加生机勃发。
打造具有统战特色的文化学术阵地 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实学术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两个结合’,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深入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以学术讲政治,是社院的优良传统,也是社院一直以来坚决履行的政治责任。
据了解,中央社院(中华文化学院)积极加入“一带一路”国际高端智库联盟,与相关单位联合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等多个重大课题组,举办“黄河文明论坛”“百年学术巨匠与中华文化”系列学术研讨会,在苦练内功、夯实学术根基的同时,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逐步开拓彰显中华文化学院优势特色的研究领域。
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实学术支撑,中央社院(中华文化学院)还要做好哪些方面的研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党组成员、教务长徐绍刚表示,中华文化学院应当聚焦“何为中华”“何以中华”“何待中华”等中华文明的基本问题,透彻研究中华文明如何塑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性与底色,在人类面临的永恒性基本问题上作出具有世界意义的当代解答,贡献出独属于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并以此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篇章。
“要把握统一战线各领域代表人士成长发展规律,积极构建统战文化理论研究体系,围绕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通过课题立项、联合攻关,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形成一批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具有强大说服力的研究成果。”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福建省中华文化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章正详表示。
讲好中华文化故事 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社会主义学院应当打造海内外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助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在凝聚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应有作用。”翻开《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清清楚楚地标明着社会主义学院在助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上要有的担当作为和职责使命。
海外侨胞学员是中华文化学院的宝贵财富,中华文化认同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纽带。“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就要让海外侨胞走在前列;要让海外侨胞走在前列,社院教师就要干在实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文化国际传播教研室副教授孙明霞认为,社院老师要做好海外侨胞讲好中国故事的“智囊团”“亲友团”“后援团”,为其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以“小切口”探索中华文化学院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有效发力点和突破口。
在论坛的专题研讨环节,地方社院带来了许多亮眼案例,展现了地方社院在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方面的独特风采。
浙江中华文化学院坚持立足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领域,从教育培训、研究资政、文化交流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逐步形成了以“教—研—传”一体化为特征的中华文化学院助推国际传播的综合模式。“线上线下结合,在教育培训中开展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有组织地开展研究资政,为国际传播建言献策;多渠道多形式,不断拓展国际传播工作格局。”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浙江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沈慧虹说道。
福建社院通过加强交流交往,不断扩大同根文化海外影响。章正详表示,福建社院以血缘、亲缘、地缘、文缘、业缘为基础,依托宗亲文化、祖地文化、姓氏文化等纽带,积极邀约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回乡观光、公祭拜祖、修谱续缘,接续文化渊源;办好文化研习营、非遗文化体验等活动,增强中华文化的辐射力、向心力。
据悉,“新时代中华文化论坛”是中央社院精心打造的特色品牌论坛之一,在举办此次论坛之前中央社院于11月18日召开预热学术研讨会,为这次论坛的举办做足细致筹备工作。“下一步,将联合地方中华文化学院,加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炼展示;通过举办专题研讨班、设立专项研究课题等方式,广泛凝聚新闻出版、文化产业等领域代表人士力量;加强与国内外学术机构、文艺团体等联系,不断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渠道,为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负责同志表示。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