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与第一书记·同吃同住同劳动
“三同”日记 | 文化的守护与点亮
神农架林区新华镇石屋头村走村串户的过程中,我们惊讶地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都在重要位置悬挂着一副装裱起来的家规家训,每家的内容各不相同。比如,“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勤学上进,与人为善,忠厚孝顺,踏实干事。”据介绍,这些家规家训都是由村里一位叫田思凤的老人写的。已经80岁的田老先生是神农架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花鼓的传承人。
△图为一场村民自导自演的地花鼓表演《咱爱咱们的石屋头》,从左至右,演员分别为吕晓红、甘良枝、高长玉、袁训容。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佳珊 摄
文艺队还排练了“接下句”表演《二十大报告越学越高兴》、三句半《廉政建设放光彩》。这些节目或是传递了党中央精神,或是突出了石屋头村村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对文明乡风的向往。
多位年过半百的演员们沉浸在表演中。时而穿着长褂,时而戴着墨镜,他们根据演出内容,不断地调换着虽然简易但也颇有味道的演出服和道具。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演员是我们之前见过的“熟面孔”,比如经营“香桂小院”民宿的农户夫妇,还有“一把手”的妻子等等。
这些平时满面沧桑的农户们,现在个个光彩亮丽、放松自如,我们在现场深受感染。
他们的改变,帮扶的力量不可或缺。
2021年,湖北省政协办公厅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来到石屋头村时,得知这里曾经有过一支文艺服务队,但各种原因导致队伍于6年前解散。得到湖北省政协办公厅的专项经费支持,驻村工作队重整文艺服务队,每人每排练一小时补贴15元。在王平看来,其实这15元对演员们只是象征性的补贴,大家愿意参与是因为自身的积极性,“不仅仅对文明乡风的建设有意义,而且这些生命本身也需要绽放。”据王平介绍,现在文艺队有15名成员,有空的时候大家都会积极赶来排练。
在省政协办公厅的支持下,村里还建了一个“乡村大舞台”。听说,今年8月的一场演出,居然有几百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包括附近村庄的村民。这在山高路远人稀的石屋头村可谓是一个现象级的存在。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