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资讯
第十七届中国工业论坛在北京举办
人民政协网12月30日电 (记者 孙琳) 12月28日,以“科技引领工业向‘新’”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工业论坛”在北京举办。 本届论坛在中国工业报社进行9个月“2024寻找新质生产力领跑者案例”采访调研的基础上,邀请政、产、学、研、用各界领导、企业家和专家,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解读政策大势、把脉发展趋势、分享新鲜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十一届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文宏在会上表示,创新驱动规模化应用,对于机械工业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要重视科技创新,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等;坚持强基础、补短板,统筹推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在工业母机、仪器仪表等重点领域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打造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加快产业升级,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推动产业数字化,同时完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在会上做了主旨演讲,他表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主导地位,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科技创新带动了产业创新变革。应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多维度推进自主创新,推动产业技术进步。要高度重视应用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重视新产品的开发。仍需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梯次研发实体,避免重复雷同。企业是科技进步的主体,要加大投入壮大团队,创造条件参与国家项目。同时,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应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王江平表示,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的人工智能和千行百业相加,而是通过算力、算法、数据三大核心要素的持续融合,一方面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培育一批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精准识别有潜力的产业的新方向,并助其构建新的发展生态。对于未来产业,须抢抓新机遇、积蓄新动能、构筑新优势,围绕未来制造、信息、材料、能源、空间、健康等方向,大力发展类脑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表示,能源科技创新对能源转型的引领作用持续增强,新型能源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呈现出新的功能定位,是以能源安全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实践,以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引领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作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载体,为经济升级提供新动力。能源系统产业链将从当前以化石能源为底色,演变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产业链,产业形态的演进,将带来新的价值创造,加速全要素融合与创新,创造新质生产力。
论坛还发布了《2024新质生产力趋势与实践研报》,启动了“2025寻找新质生产力领跑者案例”调研行及2025中国工业论坛新型工业化实践大会暨绿色工业博览会。
编辑:李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