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主席论坛 委员说话 同心论坛 议事厅 微言大义 望海楼札记

首页>要论>大家谈

国漫,崛起进行时

2025年02月07日 08:33  |  作者:朱润楠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无论是对古典神话传说的戏说,还是对厚重历史故事的新编,抑或是进行原创故事的开发,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创造性表达与创新性演绎,让传统价值观在当代找到新的落地点,用千年流传的普世情感、经久不衰的思想内涵唤起当下人的心灵共鸣

手戴乾坤圈、身绕混天绫、脚踩风火轮,曾经搅动东海的哪吒,也搅动了2025年春节档的一池春水。在现象级前作的光环下,时隔5年,续作《哪吒之魔童闹海》再次登顶春节档电影票房榜首,掀起了观众对“国漫叙事天花板”的讨论热潮。

走过百年历史的中国动画早已不再逡巡于受众低幼化的围城,而是从小孩子到“大儿童”全年龄段覆盖,真正实现了老少咸宜。自20世纪《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银幕经典问世后,饱含浓郁中式美学气质的“中国学派”动画曾一度触摸巅峰,也经历了数十载沉寂与低谷,直至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横空出世,与大圣一同归来的还有观众对国产动画的热忱与期待,“国漫崛起”的号角自此吹响。

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哪吒之魔童闹海》,“国漫崛起”的脚步已恍然走过了10年。其间,中国动画的确惊喜频出,却也并非坦途一片。技术层面狂飙猛进,叙事能力却没有“亦步亦趋”;“重技术、轻内容”的老问题让一些作品“看上去很美,看下去很难”。

诚然,我们总能为极尽华美旖旎、瑰丽精妙的视听所震撼。然而,在“燃”起来的大场面、热血激情的口号之外,故事蕴含的思想内核、审美取向、价值观念才是打动人心的钥匙。无论是对古典神话传说的戏说,还是对厚重历史故事的新编,抑或是进行原创故事的开发,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创造性表达与创新性演绎,让传统价值观在当代找到新的落地点,用千年流传的普世情感、经久不衰的思想内涵唤起当下人的心灵共鸣。哪吒冲破桎梏、主宰命运的反叛精神,李白的浪漫诗情与侠肝义胆,盛唐群星沉浮人生中的迷茫彷徨与“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超逸豁达……这既是历史故事的文化遗产,也是当代人的精神投射。而这些更极致、更张扬、更纯粹的动画角色,无疑给身处疲倦与焦虑弥散的现实世界的人们带来触动与鼓励。在动画编织的乌托邦世界中,传统与当代得以跨时空交汇,虚拟与现实得以跨次元接轨。

从老式美术制片厂的动画大师到新时代的年轻动画人,在对剧本、美术、分镜、后期到成片全流程诸多细节的苛求与考究中,我们得以窥见理想主义者的赤诚与纯真、创作者的执拗与坚守。续写国漫浓墨重彩的过去,除了承袭前辈创作精神之外,也亟须补齐审美取向和思想性追求的短板;在追求商业维度的成功之余,更要在艺术水准的高度、文化层面的影响力上反复琢磨叩问。

而真正实现国漫出海,则有更长的征途要走。内含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根植于中国文学历史的丰厚土壤,国产动画似乎天然承担了文化国际传播的职能与使命。然而,如何走出一条中国动画出海之路,则需要从业者在内容的民族性与全球性之间找寻微妙平衡,探索更多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能性。

再次出发的中国动画,距离重登殿堂之高还有相当距离,这不是一两个爆款就能宣布胜利的,也不是一两次失败的尝试就能告终的,有赖于成熟完善的动画产业、良性有序的商业秩序、精益求精的创作团队支撑。国漫崛起,不争朝夕,在势不可挡的创作浪潮下,现在更需要的,或许是一些耐心、专注与宽容。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