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履职一年间

履职一年间丨全国政协委员种康:为了沉甸甸的饲草

2025年02月14日 09:50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种康

种康在西藏自治区调研饲草产业。

从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再到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大食物观的阐释不断丰富和发展,折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迁,指明下一步努力方向。

大豆进口量过大是粮食供应安全的心头之患,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如何破解?我认为,高质量饲草的“稳产保供”是替代进口蛋白饲料的重要途径。利用盐碱地构建现代草畜业是蛋白食物供应的重要途径,中央明确要求“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加快发展饲草产业。为此,在“以种适地”思想的指导下,我带领中国科学院生态草先导专项团队,在山东开展了10万亩“滨海草带”种植示范,在增加经济收益的同时也显著提升环境效益。“以种适地”饲草生产的东营模式,成为利用草业带动牧业的乡村振兴新范式。在去年3月6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经济、农业界委员联组会上,我汇报了我们有关盐碱地饲草育种技术工作进展,得到中央和国家部委的重视,中央财办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跟我多次沟通交流,并在宏观政策上得到体现。

如今,饲草成为基本农作物写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国办发文,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饲草产业;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发布了我参与讨论设计的关于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科技与教育方面,国家基金委在主任基金设置饲草基础研究专项,并将草学设立为一级学科;全国15所高校成立草业学院,草牧业成为应用生态学分支写入教材和草原生态文明蓝皮书。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也成立了饲草全国重点实验室。这些重要政策出台和国家布局,让我作为政协委员、作为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感到振奋,也为自己在其中出了绵薄之力,深感欣慰。饲草产业要“行稳致远”,仍然任重道远。

我们应先行先试启动新疆10万亩饲草产业园示范区试点。“以种适地”东营模式为新疆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的案例。一是本着“以水定地”的原则,在阿克苏等择地设立10万亩饲草产业园示范区,研判能源、水源、税收等政策的配套,结合“伏羲农场”建设目标,以中国科学院草牧业、盐碱地和智慧农业团队为科技支持,开展高新技术驱动的现代饲草产业园区试点建设,更大范围实践“以种适地”饲草产业发展。二是部署“十五五”饲草重点研发与基础研究专项,加强饲草生物育种创新,设立育种导向的饲草基础生物学重大专项,培育具有高抗逆特性的革命性饲草品种。三是为解决饲草产业体系的卡点,由国家拿出专项资金支持该试点做大做强,以平急储备库为市场出口、盐碱地治理草畜一体化技术为依托,打造第一个百万吨饲草交易中心,为国家储备草工程、平衡饲草的季节性与区域性供需提供经验。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种康)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