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对话 评论 产业 星语

首页>影视>聚焦

2025年春节档,中国电影厚植文化自信

2025年02月14日 10:08  |  作者:位林惠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电影,是时代的镜子,也是未来的预言。”2025年春节档被称为“史上最强春节档”,从节节攀升的票房数字到人潮涌动的取景地;从市场下沉加速渗透到产业升级赋能生态,这场光影盛宴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更成为观察中国经济活力与展示文化自信的窗口。在创作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中国电影正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编者按

配图-6(6352205)-20250214100337

今年春节期间,火热的不只有文旅市场,还有中国电影票房。随着春节假期结束,2025年春节档(1月28日-2月4日)迎来收官,据国家电影局统计,收获了95.10亿总票房、1.87亿总观影人次的傲人成绩,接连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纪录、中国影史春节档人次纪录、中国影史单日票房纪录、中国影史单日人次纪录。此外,看电影成为一种年俗,多部电影的取景地迎来众多观众“打卡”。电影市场的火爆,让这个春节线上、线下都呈现着勃勃生机。

票房新高背后:多元题材与IP效应共振

今年春节档集结了《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等6部国产影片,涵盖武侠、神话、悬疑、军事、喜剧等多元类型。记者注意到,观众在微博、豆瓣、小红书等多个社交平台对电影类型、剧情、票房等展开热烈讨论。特别是动画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现已成为现象级影片,不仅成为各个平台的热点,更在全社会掀起一股“哪吒风”。如今,该片在海外市场相继上映,更是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

“只要有好电影,观众的热情就会回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皇甫宜川表示,今年春节档票房数据连创新高与上映影片整体质量高、类型多样有直接关系。“这表明,只要有好作品,就会有观众、有市场。创作出优质的电影才是硬道理。”同时,他特别指出,今年春节档电影IP效应显著,带来了超强关注度。“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熊出没·重启未来》,均依托具有强大影响力的IP。这些IP本身就拥有良好的口碑和大量的粉丝,在影片预售阶段就取得了非常好的票房数据,有效激活了春节档市场,引来更多关注。”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傅若清看来,题材丰富、类型多元的春节档可以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影需求,也营造出红火的节日氛围。同时,上映影片在人物刻画、主题深度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将荡气回肠的侠骨柔情和磅礴大气的家国情怀注入作品之中,让金庸先生的作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哪吒之魔童闹海》在传统神话故事基础上创新性地引入年轻一代成长的主题,拉近了与当代观众的距离。”

此外,今年春节档影片的特效、动画占比显著增加,“大片范儿”十足。傅若清介绍,“‘大片质感’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凸显了大银幕的独特视听体验。如这次春节档6部影片均供应了CINITY高格式版本,场均人次是普通厅的2-3倍,体现了观众对于高格式影厅的青睐。”

皇甫宜川则表示,“这些影片无论是场景搭建还是特效镜头的表现,精良的制作水平都让影片极具震撼力,呈现出电影独特的魅力。”

下沉市场崛起:三四线城市成票房新引擎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档三四线城市观影人次同比增长25%,《熊出没·重启未来》在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高达65.6%,《唐探1900》在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也达到61%。随着全国银幕数突破9万块,其中65%分布于非一线城市。

“近年来,随着电影市场的建设发展,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持续增长,已经成为票房主力市场。”傅若清表示,许多三四线城市本地人口规模较大,消费能力较强,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娱乐需求日益增长,叠加节假日返乡潮效应,更加带动了当地居民的观影热情。

“电影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大众文化娱乐方式,在三四线城市有着广阔的受众基础和发展空间,为电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有助于提升整体市场规模和产业活力。”在皇甫宜川看来,这一趋势也促使电影行业更加关注三四线城市观众的需求和喜好,推动电影内容和营销策略的多元化和精准化发展,激励更多资本投向三四线城市的电影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影项目开发,进一步打开三四线城市的发展空间。

面对下沉市场持续提升的观影需求,其背后蕴含的旺盛潜力,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而言是巨大的机遇。

“中国电影产业应从‘增量扩张’向‘深度渗透’转型升级。”傅若清建议,应从供给侧发力拓展市场空间。基于不同地区的文化习惯,观影需求也存在差异性。近几年,中影集团正在推动分线发行、预约放映等新模式,在进一步增强对全国电影市场服务保障能力的基础上,贴近不同地区、类型观众的观影习惯,让观众有更丰富的观影选择。还要多措并举培养大众的观影习惯。“要开拓增量市场,让观众不仅只在节假日或热门档期期间,因为某一部影片而走进影院,而是让电影成为三四线城市居民日常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比如加强消费补贴,为社交营销打开市场;加强本地宣传与消费联动,让电影文化与日常生活更加紧密。”

“电影创作者首先要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深入社会基层,了解三四线城市观众的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和审美偏好,才能创作出更多贴近他们生活与情感的作品。”皇甫宜川建议,在营销推广上,也要以三四线城市观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并根据三四线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合理制定票价体系,吸引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

影旅融合:电影IP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影院之外,春节档电影也带火了影片拍摄地、取景地甚至故事发生地,各地牢牢抓住这一契机,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电影和地方文旅的深度融合,进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唐探1900》的取景地山东德州乐陵影视城在正月初一至初七限时开放,吸引大量游客“打卡”,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破案游戏。据了解,乐陵影视城1∶1还原了1900年的旧金山唐人街,包括标志性的有轨电车和高度14米的中央大道斜坡等,让观众在片外也能过一把“唐探瘾”。在湖北襄阳,由于武侠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中的许多故事情节发生在襄阳,使得该地也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内蒙古锡林郭勒蓝旗作为影片拍摄地,日均客流较去年增加15%。

如何依托电影IP,加强地方文旅深度融合,形成长效拉动效应?

傅若清建议,电影创作者在创作时,应融合剧情、画面、音乐、表演等元素,呈现出较强的视觉感官和情绪感染力,在观众心中构建令人向往的世界,激发对取景地的好奇心。“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旅游需求多元化,电影作为情感与文化的载体,可以凭借故事情节和镜头呈现,赋予景观情感共鸣与文化想象,让旅游从单纯的视觉欣赏迈向文化情感探索。”

傅若清表示,电影题材的细分化也为旅游市场策划提供了新思路,各地文旅可借此精准定位目标群体,开发差异化产品与服务,深度挖掘电影主题,为景区赋予更高的文化附加值,推动电影与地方旅游的深度融合。

皇甫宜川建议,在地方政府层面,一是积极引导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吸引影视项目落地;二是与影视制作机构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同进行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影视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在影视创作层面,应把地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地方特色作为电影的创作元素融入故事中。在电影宣传过程中,利用宣传渠道和资源,同步宣传拍摄地的文旅资源,提高其知名度;在后电影阶段,也要充分利用电影资源,一方面,打造影视主题旅游产品,开发以电影为主题的旅游线路、景点和体验项目,如建设影视主题公园、打造电影取景地打卡旅游项目、推出与电影相关的文化体验活动等。另一方面,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及举办影视文化节、电影节等,提高当地持续吸引力。(本报融媒体记者 位林惠)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