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双向发力的广西实践>新闻动态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热议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建设人性化、智能化社区,打造‘15分钟生活圈’,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进一步做强县级教育资源,提升对老百姓和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落实好国家政策,保留进城务工人员在老家的土地、宅基地、分红等权利。”……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委员们围绕“稳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议题,从不同角度为新型城镇化建言献策。
“城镇产业升级与就业优化是实现高质量城镇化发展的核心任务,关系到经济结构转型、居民生活改善和社会稳定。”张红丹委员建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新型城镇化支撑,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满足产业发展用工需求,强化政策保障,推动产业升级与就业优化。
杨维超委员建议,从顶层设计入手,建立健全“四种机制”,即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建立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建立集约高效的建设用地利用机制、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以更好地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遇到的农民市民化待遇、建设资金、土地指标及人才等问题。
“广西是农业大省,农业发展特色显著,但农业生产层次不够高、效率比较低下。”胡兰委员提出,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用工业思维提升农业发展新动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吴晓丽委员认为,对比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情况,广西仍存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不高、公共服务不够完善、工业带动城镇化贡献率不高等短板弱项。应着力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持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持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吕剑枫委员说:“应加强对各地市用足用好政策的工作指导,加快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以更大力度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边境地区是展示国家实力和形象的窗口,边民富则边疆固、边疆稳则国家安。应充分释放沿边特色产业能量,强化产业基础支撑,加快产城融合,打造边境地区特色新型城镇。”卢艳春委员呼吁。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广西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马少华委员建议,放宽城镇落户标准与条件,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合法权益,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让农业转移人口共享发展成果,增强农业转移人口获得感幸福感。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