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社会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时评 创客说 乐观社会 画里有话 滚动资讯

首页>社会>社会聚焦

​全国政协委员皮剑龙:AI手机等新产品落地,用户隐私权知情权不容忽视

2025年02月26日 15:51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来,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速走近大众消费者,为用户提供了切实便利。但由于其背后技术门槛高,普通用户难以掌握,厂商“技术强势方”角色日益突出,易在用户不完全知情下向其推广、售卖各类服务产品,乃至出现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侵犯隐私等恶性现象。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介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将围绕人工智能时代消费者权益保护议题,针对大数据杀熟、深度伪造滥用、手机厂商技术侵权等突出问题提出系统性建议。他呼吁,要通过立法规范、技术透明、用户教育等手段填平“信息鸿沟”,切实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隐私权与安全权。

皮剑龙委员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速向消费端渗透,技术门槛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日益凸显。例如,部分企业利用算法黑箱实施“大数据杀熟”,在电商、网约车等领域对用户进行差异化定价,构成对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侵害。再比如深度伪造技术滥用已从违法领域蔓延至商业场景——2024年不法分子伪造张文宏医生形象直播带货售出1200余件商品,服饰电商普遍使用AI模特图导致“货不对板”投诉激增,短视频平台虚拟主播未明确标注引发争议等现象,暴露出技术滥用对公众信任体系的冲击。

值得关注的是,在传统的互联网平台之外,近年来手机厂商也参与其中。据介绍,部分手机厂商为抢占AI赛道,在未与App开发者达成合作的情况下,通过滥用安卓系统“无障碍权限”实现AI助手功能;这种“识屏+模拟点击”模式绕过应用授权,直接截取屏幕内容并模拟用户操作,导致App可在用户不知情下被连续操控10步以上,存在数据泄露、资金转移等重大安全隐患。尽管该权限本为残障人士设计且默认关闭,但在厂商技术包装下,普通用户往往在未充分知晓情况下开启这一系统级最高权限,形成“技术霸权”下的权益侵害。

据了解,当前AI手机市场竞争白热化,其相应的争议也逐渐增多。2024年12月,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蚂蚁集团联合发布的《算法与AI大模型的用户认知调研报告(2024)》显示,52%的用户已在AI大模型中遭遇到了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另外,有60%的用户认为大模型最大的风险来源于不受控制地搜集用户隐私、个人资料。皮剑龙委员也指出,技术创新不应以牺牲用户权益为代价,需建立“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行业监管+提升消费者认知+优化企业自律”的综合治理体系,为AI时代消费者权益筑牢防线。

针对上述情况,他建议,在AI、大模型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场景下,要充分保障普通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需要开启技术手段、收集用户信息时给予其明确提醒,在用户无法确定服务内容是否为AI提供时亦明确说明,从而确保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例如,短视频等内容平台应对AI仿真虚拟人等内容明确标注。此外,手机厂商AI语音助手滥用手机系统无障碍功能,也涉及侵犯用户知情权;因可替用户操作手机,无障碍系统拥有近乎系统最高级别权限,用户应该明确了解到该权限被启用的风险,再自行选择是否使用。

此外,加快AI数据收集、隐私方面的立法也亟需提上日程。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用户的科普教育。例如消协等社会组织、工信等相关部门、各类各级媒体可持续向普通消费者开展AI等信息技术的专项科普行动。在皮剑龙看来,帮助普通消费者更好更快融入人工智能新时代,既需要技术服务提供者更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也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发力助力。(王勤)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