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新华社记者赵文君、古一平、王靖
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国务院新闻办当天召开吹风会,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
设定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出于哪些因素考虑?
“今年设定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符合中国实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是可以实现的。”
他说,要看到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态势还在不断巩固拓展,经济发展累积了很多积极有利条件,宏观经济政策和各方面政策举措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实现这个目标,也绝非轻而易举,必须付出非常艰苦的努力。
宏观政策如何体现“更加积极有为”?
“今年的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是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调控思路的延续。”陈昌盛表示,从取向看,首次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连续实施了14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要向全社会传递清晰有力的宏观政策信号。
陈昌盛说,报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宏观调控思路的创新。比如明确提出,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把提振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且强调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宏观调控中重视资产价格,把稳住楼市股市写进总体要求。强调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这些宏观政策创新旨在通过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在稳增长、稳就业中更好地促进高质量发展。
“今年报告把物价涨幅预期目标调整为2%左右。”陈昌盛认为,在当前我国物价下行压力大于上涨压力背景下,向全社会和市场强化价格指标的导向作用,努力通过各种政策推动物价温和回升,这样既可以保障老百姓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也有利于提振市场预期、促进企业增加投资。
如何全方位扩大内需?
“报告特别强调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就是要
今年重点推动哪些领域改革?
报告提到的改革举措涵盖面很广。
如何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
报告提出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需要政策发力,更需要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哪些部署?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就是要着力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一些卡点堵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好畅通国内大循环。”陈昌盛说。
报告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了专门部署。陈昌盛介绍,今年的工作重点可以概括为“五统一、一破除”。“五统一”,就是要着力推进统一的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联通的市场设施、统一的要素资源市场、统一的商品服务市场、统一的市场监管。同时,进一步规范地方经济促进行为、招商引资行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真正破除地方保护。
“人工智能+”有什么样的发展蓝图?
陈昌盛表示,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就是要抓住这次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的机遇,使我国的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规模优势充分结合,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努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陈昌盛介绍,有关部门正在抓紧部署,今年重点要抓几方面工作。产业赋能方面,要让人工智能尽可能在工业、农业、服务业中利用起来,积极支持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终端应用方面,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场景培育方面,今年将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加快人工智能在低空经济、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多场景应用。
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哪些新举措?
报告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推出不少新举措,包括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抓好校园学生餐、平台外卖安全监管等。
对社会上关心的“一老一小”问题,